第99章 收割(1/1)
让你考科举,你拿手机抄出个状元第99章 收割
赵睿这话一出,前一秒还潮水般往前涌的学子们,刷一下定住了脚。_3?叭/看`书~徃¨ +耕-鑫¢蕞¢全,
冲最前面的,差点一头撞在门框上。
脸上兴奋劲儿,瞬间被错愕取代。
“消费?”
“进火锅店……要吃东西?”
所有人你看我我看你,眼睛里写满了困惑。
我们是来抱大腿听押题的啊。
来找救命稻草的。
谁说要花钱吃饭?
肚子一点都不饿!
话说回来,大部分学子日子过得紧,恨不得一个铜板掰成两半花,哪来的闲钱吃火锅啊?
可要是不进去……
万一赵睿就在里面背题呢?
五策的时候,因为没钱,自己就错过了。
错过了这一回?
易经,自己搞的明白吗?
最后一科只有九天时间,每分每秒都像金子一样宝贵。
他们可怜巴巴抬起头,用一种乞求的眼神看向坐在窗口的赵睿。
赵睿心说:当初跟着瞎起哄,骂我作弊、骂我卑鄙小人的时候,想到过今天吗?
唐僧取经还得拿紫金钵盂去换呢,凭什么让你们白嫖。
“明利叔,八人一桌,人均一百文。坐满了,请其他人在外面排号。”
赵睿说完这句,从袖袋中摸出一本巴掌大的《周易》。
饶有兴致的,装模作样翻了起来。!萝`拉?暁+说^ _蕪`错/内.容_
一屋子人眼珠子都跟着赵睿的手,齐刷刷盯上了那本小小的《周易》。
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却在人群里,让少数几个家伙眼睛噌地一下亮了。
我靠!
这么小的书!
他们脑子转得飞快,只一瞬间,就想到了那层旁人还未想到的。
就这大小,如果,如果能带到考场,抄完后,嚼碎了吃了也不会废多大劲儿。
尼玛,作弊神器啊。
最先回过神来的那几个,彼此悄悄递了个眼神。
没再犹豫,三三两两约着,迅速在赵睿身边抢了张空桌子坐下。
有人开了头,其他人哪还管得了那么多?
面子?
钱?
见鬼去吧!
万一姓赵的真就在这里押题呢?
于是乎,刚刹住车的人潮,呼啦一下又沸腾起来了。
“伙计,这边,上菜!”
……
当然了,也有口袋中真没货的。
一百文,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他们站在门口,看着那些跟打了鸡血似的往里冲的背影,又看看窗边翘着二郎腿的赵睿。
磨蹭了半天,终归还是叹了口气,扭头走远了。
只是每走一步,都要不舍的回头看一眼。
待800文八百文一桌的菜上齐,赵睿忽然起身。!x^d+d/s_h.u¨.`c+o~m,
自己不能占着桌,都是钱啊。
眼看赵睿要溜,学子们哪肯。
“赵睿,赵睿,你要去哪儿?!!!”
赵睿一头雾水看他们一眼。
“我肯定回家啊,这里这么多人,影响我看书。”
众人跟被点了穴一样僵住。
你赵睿好歹是有名声的人,这么赤裸裸骗我们进来吃饭,合适吗?
赵睿晃了晃手里的《周易》。
“各位的心思啊,我懂。不过,《周易》内容太多,恐怕大家还得自己多琢磨。你们都是我赵某的客人,给大家一点小小的福利吧。南门有家书斋,刚到一批《周易》,字嘛,是小了点,但总比买不到划算吧?”
话音落下,人群中起先是一阵迟滞,紧接着,跟有什么东西砰一下在脑子里炸开一样。
能走到今天,能在县考、府考、院考中脱颖而出,绝不是蠢笨之人。
也许迂腐,也许穷困,但在读书和揣摩人意上,总归有些天赋。
之前盯着赵睿手中那本《周易》时,就有少数人动了异样的念头。
现在赵睿轻描淡写一句“南门书斋”、“新来一批《周易》”、“字小点”,就像一把钥匙,把脑子里某个地方给打开了。
“字小了些”!
对于脑筋活络,一心想找“捷径”的学子来说,这三个字简首就是天籁之音。
赵睿意思再明显不过。
去南门那家书斋,能买到适合夹带进考场的好东西。
一下子,脸上那点傻乎乎的呆滞、那点不满,统统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狂喜和心照不宣的喜悦。
原来如此!
赵睿这福利,给得太硬核了。
押题可能不中,但一本可以在考场上翻阅的《周易》……
赵睿不是在骗他们吃饭,而是在用一种隐晦的方式,指点他们去获取“通关秘籍”。
这份“福利”,何止区区一百文?
而是千金难求。
原本门可罗雀的南门书斋,被挤了个水泄不通。
门口的牌子异常醒目:《周易》,三百文一本。
这个价格,对于普通学子来说,无疑是高昂的。
但此刻,没人觉得贵。
这哪里是三百文?
这是敲门砖!
这是锦绣前程!
有钱的学子毫不犹豫,首接掏钱,三本五本往怀里揣。
买几本回去备着,或者送人。
越多越好,越多越安心。
可怜那些没啥油水的穷学生,那真是咬碎了后槽牙上。
“王兄,你手里可宽裕?借我一百文应急,等我考中,必有重谢!”
“李兄,我家就在附近,我回去取了钱就来,你先帮我占个位置!”
借钱的,抵押随身物品的……
为了三百文的《周易》,一个个像着了魔一样。
南门书斋库房里,三千本赵睿送来的《周易》,不到两天时间,宣告售罄。
而赵睿购买的五十文一本的《周易》,居然也跟着一起清仓了。
赵睿乐呵呵的在宣德门家中喝着小酒,听着刘明利的汇报。
“除去成本与分红,此次净赚830贯。”
“嗯,留下必要开销,其他全部送往城外庄园。”
带着两千贯又三十两白银,来到汴梁城。
不到两个月时间,不仅多了两处宅院,一个火锅店,还结余了西千五百多贯。
放到现代,也算是商业奇才了吧。
心中颇为自得,继续美滋滋的喝酒。
正喝着,苏胖子一个人从后门进来了。
“二弟,吃什么好的呢,笑的那么欢。”
赵睿站起来,拉着苏轼入座。
“大哥,怎么一个人来了?”
苏轼摇了摇头,拿起筷子夹菜。
“没什么事儿,有一件事吧,我隐隐觉得有些不妥。二弟,你这样误导他们,会不会引起公愤?”
“公愤?呵呵,大哥,他们污蔑我的时候,想过我的感受没有?他们,只是我收点儿利息罢了。”
苏轼也不多问,三兄弟一体,荣辱与共,有事儿,大家一起扛就行了。
实在扛不住,一起回眉山,游山玩水,喝酒作乐,也是人生一大喜事。
“章惇跟我说,辽国那边来人了,与吕慧卿聊了一整夜,你小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