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又来听背书?(1/1)
让你考科举,你拿手机抄出个状元第98章 又来听背书?
欧阳修走到桌前,低着头一份份翻看起来。/x^g_g~k.s~.~c¢o′m?
不过半炷香功夫,他忽然停住。
从二十来份卷子里,抽出了三份。
两份是诗赋,卷子顶上写着“元日”、“汴都赋”;
还有一份考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把三份卷子往梅尧臣眼前一放。
“圣俞,你看看。”
梅尧臣听话上前,低头看去。
只是匆匆一瞥,瞳孔微微一缩。
这……
他赶紧拿起第一份,再抓起第二份,第三份也拿起来。
反复对比,脸上的惊讶之色越来越浓。
“这……这笔迹出自同一个人。”
“把你刚才拿出来的那些卷子,再拿来比比。”
梅尧臣急匆匆回屋,将试卷取出。
再做比较。
半晌,他木然的说道。
“确实是一个人写的。永叔啊,咱们大宋出了个妖孽啊。”
欧阳修点点头,表示同意。
“是啊,连着两场第一个交卷,说明诗赋、策论对于他来说,手到擒来。写出的文章好似千锤百炼,文笔老道。我估摸着,这人年纪肯定不小了。幸好,他参加了此次科举。”
梅尧臣琢磨了一下,问。
“他这五策,要不要先拿给官家看看?”
想起前阵子,辽国派人来了汴梁,要求朝廷增加岁笔,官家震怒。.E,Z!暁¨税\枉/ \哽/歆.罪¢全-
现在要是把试卷冒冒失失送上去……
似乎容易让人觉得自己别有用意。
毕竟上面的许多主张与变法派不谋而合。
如果让吕夷简他们知道,反而不美。
说不得,有可能断了此人前程。
想到这里,欧阳修摇了摇头。
还是将前十名试卷一并上交。
这样才能显得无私,让人无法诟病。
见欧阳修不同意,梅尧臣也不恼,抱着卷子,准备回屋再好好研究。
欧阳修叫住了他。
“圣俞,我忽然想到了一人,你说会不会是他?”
“谁?”
梅尧臣茫然的看着欧阳修。
“赵逸之!我好像记得,包黑子给我瞧过他写的字儿。当时包黑子还嘟囔,说赵睿的字儿一天不如一天。”
欧阳修指着“汴都赋”说道。
“按理说,写出这种文章的人,字儿怎么也不能差到哪儿去,对吧?可这字儿……”
梅尧臣鼻子里哼了一声。
“说不定人家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做学问上。永叔,做学问需要天赋,写字儿一样。”
欧阳修没继续和他掰扯,自顾自坐回还没收的酒桌边,端起酒杯,仰脖灌了下去。~幻_想^姬` ¨罪\辛·漳¨洁,哽^芯~快,
他越琢磨越觉得靠谱。
如果是赵睿!
不仅自己这派会多一员悍将,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世……
官家见过赵睿,赐了一幅字。
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官家也在怀疑。
庆历新政失败后,官家意兴阑珊,变法动力逐渐失去,倒向了保守派。
赵睿写的这五策,必定会引起官家强烈关注,甚至有可能具体落实。
说不定,这是扭转官家想法的关键一步。
欧阳修猜对了一半。
赵睿给赵祯带来的变化,可不只他想的那些。
即便没有看到这五策,赵祯己经决定进行局部改革。
起码得给赵睿铺一条相对稳当的路。
“赵睿,赵睿,是不是你啊……”
第二天一早,赵睿在贡院门口说最后一科考易经的消息,不胫而走。
汴梁书店,原本不畅销的易经销售一空。
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捧着书摇头晃脑,跟中了邪似的钻研《易经》的学子。
这些都是手脚麻利、运气好的。
还有一大帮,根本没买到。
没买到《易经》的学子们,如丧考妣。
站在空荡荡的书架前面,感觉自己离金榜题名又远了一步。
就在这时,一个消息像野草一样疯长开来。
“赵睿去汴河捞了!”
“去汴河捞做什么?今晚不演三国啊。”
“去吧,万一又去背书了,我们总归还有一点儿办法。”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刚才还哭丧着脸的学生们,一下子就来了精神。
汴河捞,没有上演三国演义,一般不会出现穿着儒衫的学子。
今日,随着赵睿的到来。
没多久,学子们成群结队站在汴河捞附近。
刘明利站在门口,看着乌泱泱的人群。
“少爷,怎么回事儿?他们不是不待见您吗?您又要背书啦?”
赵睿坐在窗口,笑呵呵的回答道。
“明利叔,不背书,咱们卖书。”
“啊?!”
一大早安排伙计去各大书斋买书,买来,到这儿卖?
五十文的书,您能卖多少?
这个即便有差价,也没多大意思啊?
人群踌躇不前。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
想进去,又抹不开面子。
“怎么了这是?”
刘明利一头雾水,看向赵睿。
赵睿理解这些人的心态。
当初他作弊的事儿传得满城风雨,里头跟着起哄的不在少数。
结果现在赵睿摇身一变成了“押题圣手”,他们巴巴儿赶过来,总觉得脸上挂不住。
那种感觉,就像前两天刚骂你的人,今天突然腆着脸跑来求你办事,能不别扭吗?
人堆里,终于有人小声犯嘀咕了。
“咱进去不?”
“唉……之前闹得那么凶……现在过去多不好看。”
“什么不好?人家赵睿都说了,没作弊,就是押题押得准。咱是来求学的,又不是来要饭的,求学不丢人。”
“就是,万一赵睿己经在里头看书了。错过了怎么办?这可是最后一科了。”
“谁能拿出证据说人家作弊了?不就押题押得准了点吗?只要咱不带小抄进去,谁能说咱作弊?咱光明正大,来学习的。”
“对对对!学习,谁说不是学习,快进去,晚了位置都没了。”
一个看着精瘦的学子,像是给自己找到了完美的借口。
他猛地一推前面还在犹豫不决的人。
“起开!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这一推,可了不得,跟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似的。
哪儿还顾得上什么面子、什么尴尬,那叫一个争先恐后,跟抢金子似的往汴河捞里跑。
刘明利被眼前这阵势吓了一跳,赶紧后退,嘴里嚷嚷着。
“哎呦,慢点,慢点!门槛儿,别绊着!”
他从来没见过这些斯斯文文的读书人能这么“野”。
“明利叔,咱们开的是火锅店,进来的要消费才行。”
听到赵睿的话,刘明利笑了。
“伙计们,招呼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