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金糕(1/1)
藏珠记第12章 金糕
能不能不起床啊。
学渣迎珠是被闻喜从被窝里拽出来的。
她冷不防地打了个喷嚏。一脸惺忪。
“小姐,你又赖床了。”
迎珠揉了揉眼睛,看着窗外的阳光已经洒满了整个房间,不由得叹了口气。“真不想起床啊。”
“可是今天夫子还要考问昨儿布置的作业呢?”闻喜提醒道。
迎珠一下子清醒了过来,脸上露出了紧张的表情。“我差点忘了。”
昨天在课堂上提到了门阀制度的哀荣,从前在大学也不是没有研究过东晋门阀政治,没想到来到古代竟然还用上书本里的知识!只恨自己为什么不带着这本书一同穿越!
“别以为你们个个是贵女,我便不敢责罚你们。”夫子瞪着眼睛扫视了一圈台下的学生,特别是看到迎珠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满。
“孙迎珠,你如何理解门阀制度?”夫子点名让她回答。
迎珠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
“敢问在座的哪一位不是门阀制度的既得利益者。”迎珠眼底已起了不忿,转念又想起闻喜的叮嘱“小姐,你脾气不好,不要和他人起争执。”
迎珠硬是将心底的不满压了下去,缓缓开口:“门阀以家族为基础,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社会阶层。在这种制度下,寒门几乎成了政治的殉葬品。”
夫子听了迎珠的回答,眉头微皱:“你似乎对寒门颇具同情。”
迎珠轻轻地摇了摇头,她的声音变得更加坚定。“不,学生并非同情寒门。学生只是觉得,门阀制度虽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它也带来了许多不公。寒门子弟即便才华横溢,也往往因为出身的限制而无法施展才华。而门阀子弟则因为家族的背景而轻易获得了权力和地位,这种不平等是不应该存在的。”
夫子听了迎珠的话,沉默了一会儿。他似乎在思考着迎珠的话是否有道理。过了一会儿说道:“在我朝,我们只能适应它,尽可能地在这个制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那你如何看待我朝两党之争背后的门阀权力分配?”夫子
迎珠微微一愣,没想到夫子会如此深入追问。
不只是迎珠,听闻此语,满堂噤声。别说堂下在座的学子皆是出自名门,就连乡野村夫也知道简王与永王暗地里的较量,夫子这话无异于直接指明了两他们二人的政治分歧,甚至是皇储之争。
“以我朝为例,简王殿下人品贵重,自然重视豪门望族的利益,若没有门阀的支持,我朝在开国之时便以举步维艰。”未等迎珠反应过来,一阵跋扈的女声传入耳中。
课堂纷纷侧目,一位身量娇小的女生站了起来。
“学生认为,门阀乃我朝根本,若门阀制度不稳则会引起朝野动荡。”
夫子仿佛来了兴趣:“哦?那依你言,简王拉拢门阀是正道之举?”
“自然,简王殿下文韬武略,自然知道门阀的重要性。”
“学生反对。”迎珠打断了那位女生的话,她的声音坚定而清晰。“门阀制度固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它不应该成为权力分配的唯一标准。我朝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圣上重视人才,而不以个人的出身论根本。简王殿下固然重视门阀的利益,但永王礼贤下士,不遗余力招揽寒门子弟也是为了朝廷人才做打算。”
迎珠的话引起了课堂上一阵轻微的骚动。
“永王这般做法只怕是要伤了老臣的心。门阀辅佐了圣上打下了江山,永王身为皇子,岂可如此不顾他们的利益,而去拉拢那些寒门子弟?”
迎珠微微一笑,她的回答充满了智慧。“圣上自然明白老臣们的重要性,但一个国家的强盛不能仅仅依靠一个阶层的力量。寒门子弟虽然出身卑微,但他们中同样有着才华横溢的人才。这与姑娘所言并无实际冲突。”
“你!出身小家倒是对永王家臣有所袒护!”
“这位姑娘别是忘了。”迎珠打断了她的话:“姑娘此番坐在这里,是因为永王开设女官科举,姑娘才有同男子一样入学机会,还请姑娘言语三思行在后!”
“你——”
眼见着二人就要起了冲突,夫子重重咳了一声。
“好了,你们二人坐下。”
课堂之上,争论虽止,但气氛却仍显得有些紧张。
这一幕被门后的萧承郁尽收眼底,他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这个孙迎珠,真是个有趣的女子。
“想不到这些女孩子年纪轻轻,对政治的见解倒也不输男子。”萧承郁说与秦昭明。
二人一前一后在廊下走着,秦昭明见萧承郁一脸押对宝的得意,虽有不解,却也不耽误奉承:“司业说的是,依卑职看,方才祝小姐说的有理,不像那个孙迎珠,满嘴竟是对简王的不敬,浑身粗野气!”
萧承郁侧目看了秦昭明一眼。
“什么东西!也敢顶撞我!”
散学后,祝蓁蓁回到寝屋,抬手便将案上的香炉甩手砸在地上。“砰”的一声,香炉碎成了几片,炉中的香料四溅开来,弥漫出一股浓郁的香气。祝蓁蓁的丫鬟小莲吓得赶紧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看她的脸色。
同屋的两位小姐见她生了这般大的火,劝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傻呆呆地站在一旁。
“我要立刻写信呈给父亲!贬了她父亲的官!”
祝蓁蓁的愤怒似乎无法平息,她的脸色铁青,眼中闪烁着怒火。小莲颤抖着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你们几个还杵在这里做什么!都给我滚出去!”一声怒喝将同屋的小姐妹赶鸭子般轰了出去。
祝蓁蓁的父亲在金陵任都指挥使,她虽是姨娘所出,但却被娇生惯养得如同嫡女一般。鉴于祝大人的宠妾灭妻,阖府上下都对她唯命是从。然而,今天孙迎珠今日当众驳她,自是她从未受过的屈辱。
“你去拿本姑娘的梯己来,去乌衣巷买上十斤的马蹄金糕,给学斋的各位同窗犒劳一下,唯独不给那个孙迎珠!”
马蹄金糕是金陵的特产,价格昂贵,且制作工艺复杂,寻常百姓家根本吃不起。祝蓁蓁此举,无疑是想在同窗之间立一立自己的威风。
第二日一早,祝蓁蓁耀武扬威地出现在迎珠面前,迎珠险些当众翻了个白眼。
幼稚!她孙迎珠的真实年纪放在这个时代几乎是做母亲的人了,又怎会看不穿这个黄毛丫头的小把戏。一时间,她的无奈变成了可笑。
马蹄金糕有什么了不起的,有本事你给每个人买一杯奈雪的茶。
这天夜里。迎珠正在房中点着蜡烛温书,听到门口传来一阵清脆的女声。
迎珠打开门去,见一位穿着考究的女子站在门口,是白天与自己同席的小姐的贴身丫鬟,只见她怀中揽一四层朱漆锦盒,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
“孙姑娘安好,我家小姐到了春日里便脾胃不佳,祝小姐的马蹄金糕怕是无福消受了,还请姑娘代为笑纳。”墨书冲着迎珠福了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