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近代国造舰船志 > 第67章完结

第67章完结(1/1)

目录
好书推荐:

近代国造舰船志第67章完结

1881年11月9日,黎兆棠率领船政员绅,亲手将新巡洋舰的第一截龙骨捧上船台,船政第一号巡海快船开工建造。+第+一\墈-书?蛧_ \更\鑫?醉*全?因为清政府起初是要求南洋仿照北洋购办碰撞巡洋舰,船政又将这艘军舰称为是第一号快碰船,实际就是法国地中海船厂设计的“杜居土路因”缩小版。在给清政府的新船开工汇报中,黎兆棠念念不忘,提醒南洋只给了三万多两银,距离二十万两的开办经费还有悬殊差距。

此后的日子,一面是船政厂内“按图制作,推陈出新,趱赶工程,夜以继日。在事员绅、匠徒人等莫不殚精竭瘁、寝馈不遑”,忙于新军舰的工程。(16)另一面,船政大臣黎兆棠仍在为资金百般呼吁。两江总督刘坤一“竭力筹维”,从南洋收到的海防经费中拨出四万两。又经新任两江总督左宗棠续拨四万两,船政自己向粤海关催到现银一万两,期票两万两。虽距二十万的开办经费和总额四十万的建造经费相距还远,但已能稍解无米之炊了。

1883年1月11日正午,马江午潮涨满,黎兆棠与船政提调吕耀斗等官绅祭拜天后、江神、土神、船神,船政工人们一根根抽调船台上支撑新式巡洋舰的木柱,万众瞩目中,这艘从开始设计到最终建造经历了将近六年的军舰跃入江中,黎兆棠为其命名“开济”。.d.n\s+g/o^m~.~n*e?t~

开创船政一个全新舰种的“开济”舰,相比“杜居土路因”,“开济”的撞角式样要含蓄得多。照片中可以看到,南洋水师军舰的涂色和北洋一样,也是维多利亚式样,不仅如此,官制、旗帜、军服等方面,南洋一一效法北洋,这种“侵权”举动,曾一度引得自居为国家海军正宗的北洋强烈不满。

“开济”舰排水量2200吨,全长约83米,宽11.5米,吃水5.44米,舱深10.88米。各项参数与地中海船厂的设计相近,尺寸显得略微放大。军舰的动力采用船政自行组装的一台三汽缸复合蒸汽机,配合八座圆形高压锅炉,功率2400马力,是为船政当时制造的功率最大的蒸汽机。军舰的舰体材质采用原设计的铁胁双重木壳,“日后行船,匪特无虞渗漏,且利水程”,为了增强军舰的防护,舰内增设了大量铁质水密隔板,相比此前船政建造的兵商两用舰船,显得更为坚固。′i·7^b-o_o^k/.*c.o\m′

“开济”的武备布置完全按照地中海船厂的设计进行,均委托泰来洋行从德国进口。主炮是两门210mm口径的克虏伯后膛炮,安装在舰首附近左右的耳台中,每门炮的射界135度。副炮选用八门120mm口径克虏伯炮,其中两门安装在舰尾附近船舷的耳台中,射界各125度,一门装在尾楼甲板上,射界225度,另外一门装在首楼内,四门分布在前后耳台间的船舷两侧,射界各是70-80度。总计全船主副炮多达十门,火力可谓强大。(17)

美术作品:航行中的“开济”舰。创作:海军史研究会李晓雷。

除了与“杜居土路因”的众多相似点外,“开济”也有明显的自我特点。和母型外观区别最大的是,“开济”舰八座锅炉只用了一个烟囱,而“杜居土路因”的烟囱则为两座。另外,“杜居土路因”的硕大撞角也被缩小,显得与船政此前建造过的“威远”级军舰的撞角类似。

经过大半年的舾装,“开济”舰始告完工,按照惯例要驶出大洋航试。1883年9月27日、10月1日、10月11日,“开济”舰连续进行了三次测试,逆风逆潮时,航速达到16节,超出了设计要求,“船身尚属牢固,轮机尚属灵捷,洵中华所未曾有之巨舰,海防必不可少之利器”(18)。

“开济”航试前,南洋派来接舰官兵,其中担负管带一职的何心川是船政学堂的首届学生,与刘步蟾、林泰曾等同为首批海军留英学生,留学回华后,就被沈葆桢调用于南洋,此次是作为南洋水师的军官回闽接舰。极少有人注意的是,何心川率领南洋水师官兵驾驶“开济”进行的航试,实际是由船政“扬武”舰管带张成随舰会同指挥的,这个不寻常的小细节不久以后就会揭示出一个大问题。

江南风雨

清末总理海防事务的官员,不仅有分管近代化海军建设的李鸿章、沈葆桢等人,还有一位特殊的人物,湘军水师名将彭玉麟。彭玉麟,字雪琴,祖籍湖南衡阳,太平天国战争时,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因镇压太平天国颇为得力,屡屡升迁,成为闻名一时的水师英雄。太平天国剿灭后,彭玉麟一度任长江水师提督,后被清廷特命为巡阅长江水师大臣,总统长江沿岸各省旧式水师。

台湾事件后,清廷整饬海防,彭玉麟受命加强长江及海口防务。复奏清廷的报告中,彭玉麟念念不忘长江水师的传统战船,称“水势浅窄,港道迂曲之处,为轮船所不能到者,则非长龙、舢板不为功”,坚持这些船只不应被裁撤。同时,承认长龙、舢板根本不是外国轮船的对手,但对于日久无功的购买铁甲舰计划又不是很认可,而是拿出了一项建造小轮船的计划。彭玉麟认为即使耗费大量资金购买了几艘铁甲舰,但是与列强的铁甲舰相比,“我少彼多,彼不妨置破甑于不顾,我不能为孤注之一掷,孰赢孰拙,得失判然”(19)。提议多造至少十艘长五十余米,头尾配主炮,预算七八万两银子的小蒸汽炮舰,选用长江水师久经战阵的军官出任管带,配合懂得近代军舰的学生出任帮办,雇佣沿海渔民为船员,“该船不争大洋冲突”,采用近海防御战术,“无事时则巡缉洋面,有事则防堵海口”,如果外国军舰竟然敢入长江,则发挥这类小军舰吨位小,数量多的优势,群起而攻之。这样的构思,显然与彭玉麟长江水师的出身有很大关联。至于小轮船的设计,彭玉麟粗画了草图,会商江南制造局、福建船政分别拿出详细方案,以供选择。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