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四合院:何雨柱的逆袭,从后厨到首富 > 第27章 模样

第27章 模样(1/1)

目录
好书推荐:

四合院:何雨柱的逆袭,从后厨到首富第27章 模样

23

李建设脑海中浮现出冉秋叶的模样,不仅容貌出众,还带着一种独特的书香气息,令人印象深刻。.k·a¨n¢s·h¨u_j*u+n/.*n+e?t\

五点下班,天依然明亮。

李建设骑上自行车,没多久就到了家门口。

大院门口有个摆摊的老头,李建设看到摊上的瓶瓶罐罐、铜钱和小人书,顿时来了兴趣。周围有人围观,还有人在讨价还价。

"来了!"

刘光天使了个眼色,蹲着的老头立刻高声吆喝:"卖宝物啦,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

李建设停下车子,他刚学会鉴别古玩,想试试手气。

看到李建设走近,老头顿时精神抖擞。

"小伙子,看看你喜欢啥?我这些可都是真品,买回去随便转手就能赚大钱!"

李建设观察到老头那尖嘴猴腮的模样和八字胡,怎么看怎么像奸商。

李建设蹲下身子,没理会老板,自己仔细查看起来。

小人书?

《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都是小孩看的东西,他提不起兴趣,但要是有带插图的梅兰芳戏画倒是可以。正好可以给秦京茹启蒙。可惜没有。

青铜器?

李建设瞥了一眼,任凭老板如何天花乱坠地介绍,他连碰都没碰。他看了一眼明显做旧的铜锈,觉得是在厕所浸泡过的,太恶心了。

邮票?

李建设每月都要写信,抽屉里还有不少邮票,暂时不考虑。

唉,不对。

李建设拿起一张蓝色邮票仔细端详。

这张邮票是蓝底的,

金穗环绕着五角星,中央书写着“八一”二字,下方标注着“军人贴用”。这张邮票面值为800元,按照旧币换算,相当于现在的8分钱。

这是旧版邮票中的一种,因担心暴露军队信息而短暂流通后即停止使用。其中,“蓝军邮”尤为珍贵,甚至在前世以235万元的高价成交。

李建设扫了一眼便放下了,似是满不在乎。

随后,摊位上的瓷器吸引了目光。虽然整体均为仿品,唯独那件青花瓷略显特别。老人见李建设关注,忙介绍这是雍正官窑精品,釉面温润如玉,青花纹饰生动亮丽,胎质细腻滑润。

老人滔滔不绝,最后报价高昂。然而,李建设只是轻笑,若非自身具备顶级鉴宝能力,恐怕早已被蒙骗。

另一边,刘光天见状暗自窃笑。这件青花瓷实为父亲误购之物,经鉴定为赝品,一直闲置家中。他与表亲商议,欲借此机会从李建设身上捞回一点损失。

阎埠贵也围上来围观。?狐¨恋.文*学¨ `已\发*布.最,新/章\节?老人伸指示意价格,众人皆屏息凝神等待回应。

“一毛钱?”李建设随口说着,从兜里掏出一枚硬币。

“刚好家里缺个酱油瓶,用来装酱油挺合适的。”

老头险些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刘光天看不过去了,急忙劝道:“李建设,你眼光有问题啊。这东西哪是一毛钱就能买下的?这可是古董!”

“古董是什么?听老板说,这是专门给皇室贵族用的!”

刘光天心里暗骂父亲糊涂。

李建设精明得很,开口只喊了一毛。

而他父亲却直接开价一百块,想着讨价还价。

“不是说好一毛吗?”李建设把青花瓷放回桌上。

老头深吸一口气,强忍怒气说道:“年轻人,这是古董。一毛钱?至少也值一千块。别急着走啊。”

“如果真喜欢的话,咱们可以商量价钱。”

李建设思索片刻,举起了两根手指。

“两百?”

“两毛。”

老头简直要暴跳如雷。

刘海中曾找他设局骗李建设,可现在看来,李建设根本不像真心想买,分明是在戏耍人。

刘海中的判断实在不靠谱。他曾说这年轻人年轻冲动,容易上当,结果……

李建设径直指向青花瓷底部一寸处的一条几乎看不见的细缝。

“老板,做生意不能这样啊。这瓷器是拼接的,你看这条缝,笔直得像一刀切开后又粘回去的。”

“正宗的花瓶会这样吗?”

“这花瓶不正常!”

“什么?”阎埠贵听到这话立刻来了精神。

他凑近一看,不禁赞叹:“李建设,你观察力真不错。若不是你说,我还真没注意到。”

“老板,您这是卖假货欺骗顾客。”

刘光天听后,嘴角抽动了一下。

这家伙的眼睛也太毒了吧,这么细微的地方都能发现!

若!"水;小":"说!?群,:,9'?7?:,5;,"6'!:2!!8.'8,4:1:!.若,,?水,中,:.转?群"?.9,.;7,"5.6;;3;'!2'"4"1?.0算是白忙活了。

让李建设拆穿后,老头略显尴尬。

“小伙子,这东西或许是真品,但已被修补过。”

“你要是真心买,我可以便宜点卖给你。”

“多少钱?”

李建设对那个青花瓶很感兴趣,因为发现了一些疑点。`p-i?n?g′f/a`n+w`x`w_.!c+o`m*

也许,

这个青花瓶藏着意想不到的秘密!

“一百五。”

李建设摇摇头,“太贵了,就算是真品,也不值这个价。”

“真品?烧制时怎会出现一圈裂痕?而且上下花纹的质地不同,分明就是假的。”

“三大爷,请仔细看看。”

阎埠贵听完李建设的话,仔细对比一番后点头。

“没错,我们都能看出是假货,你还标价一百五十,实在不够诚意。这种假货,我连一块钱都不愿出!”

阎埠贵连连摇头。

李建设思索片刻,举起两根手指。

“这花瓶肯定有问题,既不能吃也不能喝,我出二十块。你愿意卖就卖,不愿意就算了。”

说完,李建设站起身准备离开。

“等等。”

老头犹豫起来,被人识破就没法再骗人了。

但他不愿白跑一趟,就算李建设只出二十块,他也分得十块,总比空手而归强。

老头看了眼刘光天。

刘光天做不了主,跑回去问父亲。

“小伙子,你稍等下,让我考虑一下,如何?”

李建设看了看刘光天,老头和刘光天眉来眼去的,以为自己没看见?

刘家。

“什么?李建设那小子看出问题了?”

“才二十块?”

“不卖!”

刘海中摇摇头,显得心疼不已。

当初我可是花了整整一百五十块买的!

刘海中气愤地说道。

"老刘,卖了吧。谁让你当初看走眼了。这破瓶子一直放在床底下好几年,不但没赚到一分钱,还占地方。"

"二十块,咱们还能分十块,挺好的。"

刘大妈劝道。

"爸,这花瓶根本不值钱。您就二十块卖了,以后还能拿这事取笑李建设,就说我们是一块钱卖给他的,这样一来,李建设反倒亏了十九块呢。"

"这..."

听儿子和媳妇这么说,刘海中心动了。

对呀。

这是一个假货,他跑遍了许多地方,想把它当作真品卖掉。

但都被识破了。

根本卖不出去。

要是能分到十块也不错,

更重要的是,他能借此机会向李建设出口气。

"行,二十就二十吧。等李建设买了,我一定要去他家笑话他!"

"好,我去试试。"

等刘光天跑回来后,刘海中看了一眼儿子的脸色,便爽快地答应卖掉了那只青花瓶。

李建设指着几张邮票说:"买可以,这几张邮票就送给我吧。"

刘海中看了看,那些邮票确实不值钱,加起来不过三四毛钱,便答应了。

交易完成后,李建设提着一尺高的青花瓶回了家。

刘海中数着钱,脸上满是笑意。

明知是假货却还花了二十块买,刘海中看着李建设离去的身影,暗暗咒骂了一声。

卷起钱袋,兴高采烈地去和刘光天分钱了。

"李建设,你花了二十块买这么个破瓶子,是不是疯了?"

阎埠贵睁大眼睛。

他一个月工资才三十多块,要养活七口人。

李建设买个酱油瓶子就花二十块,真是败家。

"有啥问题吗?"

阎埠贵摇了摇头,拍拍李建设的肩膀,笑着说:"李建设,三大爷送你句话。"

"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秦京茹,你也别不管李建设。照他这样挥霍,你们迟早会吃了上顿没下顿。"

秦京茹嘟着嘴,显得有些不悦地说:“三叔。”

“李建设是我的男人,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不干涉。”阎埠贵轻轻摇头,觉得李家迟早会衰败,跟一个小女孩争论也无意义,便转身关门离去。

李建设看见秦京茹满脸忧虑,安慰道:“京茹,你说的话很有道理,我很赞同。”

“大哥,虽然在外人面前要维护你的面子,但你花二十块钱买个普通花瓶,确实有点亏。”

“亏?”

李建设示意她去拿小房间抽屉里的锉刀。

“接下来,让你见识奇迹。”

奇迹?

秦京茹依言取来锉刀。

李建设并未立刻动手,而是先用筷子试探性地插入青花瓶,再在瓶外观察一番,心中已有判断。

这类瓷器底部一般只有一厘米厚,但这只瓷瓶竟有四厘米厚。

异常的厚度、诡异的裂纹,以及略微偏重的分量,都表明此瓶大有玄机。

种种迹象显示:

青花瓶底部很可能藏着东西!

“哥,这瓶子是不是有问题?”

“当然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看着,我打磨一下瓶底,看看究竟藏了什么。”

几分钟后,

李建设成功凿出一个小洞,轻敲瓶身。

桌面上滚落三根硬物,发出沉闷声响。

李建设拾起一根仔细查看,笑容满面。

“京茹,知道这是什么吗?”

秦京茹拿起那根硬物端详。

体积不大,却十分沉重,泛着耀眼的金色光泽。

“哥,该不会是金条吧?”

李建设喜形于色,点头道:“没错,就是金条!”

“总共三根,每根一两,也就是50克。在民国时期,不少中产家庭都喜欢储存这些‘小黄鱼’。”

“如今金价每克八元,这三根金条价值一千二百块!”

秦京茹兴奋不已。

李建设仅花二十元,就赚到了一千二百元?

整整翻了六十倍!

按照李建设的收入,不吃不喝攒满三年,才能攒够1200块钱。

“哥,那咱们岂不是发大财了?”

秦京茹乐得合不拢嘴,日子仿佛越来越有奔头。

然而,李建设却给秦京茹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这东西是烫手山芋,一不小心就会惹麻烦上身。你想啊,家里私藏黄金,是不是还得重新核查家庭成分?”

秦京茹顿时傻了眼。她亲眼见过村里的地主和富农挨批斗的模样,“越穷越光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她胆小如鼠,生怕惹事生非,赶紧把金条丢到一边。

“再说,这三根金条来历不明,珠宝店根本不会收。万一还得报警查清楚这些金条的来源,那就更麻烦了。”

最后一点,李建设没有明说。

在那场大的政治运动期间,金银首饰都成了危险的东西。

五十年代初,响应国家“勤俭建国”的号召,大家纷纷摘下自己的金银首饰献给国家,用于建设、赚取外汇、偿还外债。

到了那场运动时,佩戴首饰甚至被视为封建思想,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一旦被人发现私藏黄金,那就是一场灾难。

“哥,要不咱们扔了吧?咱们小日子过得挺好,不想担惊受怕的,平安无事比什么都重要。”

秦京茹胆怯地说。

李建设微微一笑。

扔?

他有储物空间,即便要扔,也是丢在里面,留待日后使用。

更重要的是,娄晓娥被刘海中和许大茂等人抄家时丢失了许多金银财宝,李建设一直想着替她“保管”好这些东西。

李建设琢磨的是怎样让这三根金条发挥最大价值。

直接卖?不可取。

上交呢?

如今,金银首饰不像以前那样受到严格管控,只要能解释清楚黄金的来源,上面可能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李建设虽然不缺钱,但缺的是明面上的钱。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