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暗流涌动:目标白面书生!(1/1)
亮剑:开局手搓飞雷炮,老李乐疯了!第6章 暗流涌动:目标白面书生!
平安县城,日军宪兵队本部。^r-a+n+w-e¨n!z!w′w′.`c_o`m¨
平田一郎死死捏着一份刚刚从潜伏人员那里传来的密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密报的内容很简单,却让他心脏狂跳:独立团最近来了个年轻的“白面书生”,神神秘秘,深受李云龙和赵刚器重。
“白面书生……秘密武器……”平田一郎将两个词联系在一起,眼中迸发出贪婪而狠厉的光芒。
他几乎可以断定,杨村炮楼的毁灭,就源于此人!
“传我命令!”他对着身边的特高课课长低吼,“目标锁定李云龙独立团,特别是这个‘林先生’!我要知道他的一切!不惜任何代价,搞到他的照片,或者详细的资料!”
一名化装成货郎的日军特务,背着拨浪鼓和针头线脑,悄无声息地潜入了赵家峪周边的村落。
他的眼睛像鹰一样,捕捉着每一个关于独立团的传闻。
……
与日军的阴狠不同,楚云飞的动作则要“文雅”得多。
358团指挥部里,楚云飞将一枚擦得锃亮的子弹放在地图上独立团的位置,对心腹参谋孙明说道:“孙参谋,备上一份厚礼,药品、布匹,我们急需的,他们更缺。你以军事交流的名义,去一趟独立团。”
孙明立正道:“团座,是去试探他们的虚实?”
楚云飞微微一笑,眼神深邃:“不,是去结交高人。.q!i`s`h′e\n/x·s..!c,o_m·李云龙虽是草莽英雄,但绝无凭空造出那种攻坚利器的本事。他背后,必有能人。你去,不必刻意打探,只需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尤其注意,他们团里有没有新来的、不像庄稼汉的知识分子。若能遇上,姿态要放低,能交个朋友最好!”
而“铁三角”的另外两角,丁伟和孔捷,在电话里被李云龙一通吹牛加忽悠,气得差点摔了电话,但转念一想,又各自打起了小算盘。
两天后,两个机灵的通信员,背着电台,乐呵呵地出现在了独立团团部。
“李团长!我们丁团长说了,咱们是兄弟部队,得多走动多联络,特派我来常驻学习!”
“李团长,我们孔团长也这意思!说您这儿打鬼子经验丰富,让我来取取经!”
李云龙看着这俩“学习小组”成员,心里跟明镜似的,嘴上却笑开了花:“好啊!欢迎欢迎!来了就是自家兄弟!张大彪,带两位同志去安顿好,咱们独立团的训练,让他们随便看,随便学!”
研究所内,赵刚将这些新动向告诉了林默,脸上带着一丝凝重:“楚云飞派了参谋,丁伟和孔捷派了学员,再加上鬼子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研究所现在是众矢之的,安保工作必须升级!”
林默正在拆解一挺缴获来的歪把子机枪,闻言头也不抬:“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除了明哨暗哨,我们可以在外围布设一些化学示警装置。”
他拿起一包黄色的粉末:“比如这种硫磺粉,混上特定的植物汁液,干燥后无色无味,但只要有人踩上去,鞋底沾染后,遇到我们提前洒在路上的碱水,就会变成醒目的红色。.三?叶-屋? ^更-新?最,全,神不知鬼不觉。”
赵刚听得眼睛一亮:“好办法!我马上去安排,让最可靠的老兵负责这一块。”
看着桌上那堆复杂的机枪零件,林默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歪把子虽然毛病多,但它实现了连发射击。
而独立团,人手只有一杆拉一下打一发的栓动步枪,火力密度上太吃亏了。
“如果能搞出半自动步枪,甚至冲锋枪……”这个念头一旦燃起,就在林默心里疯狂滋长。
几天后,楚云飞的参谋孙明在张大彪的“陪同”下参观独立团营地。
他举止得体,言语谦和,不住地称赞独立团军容严整,士气高昂。
绕到后山时,孙明“无意”中指着远处一个戒备森严的山谷问道:“张营长,不知那处重地是……”
张大彪立刻警惕起来,打了个哈哈:“嗨,没什么,堆放杂物的仓库。”
孙明没有再问,但他的鼻子却闻到了一股顺风飘来的、淡淡的化学药品味,眼神微微一凝。
远远望去,他还能看到几个穿着不像普通战士的人,正在搬运一些奇形怪状的金属构件。
他的心沉了下去:
“楚团长的判断,是对的!”
另一边,丁伟和孔捷派来的两个学员正被独立团的老兵们拉着拼酒,吹嘘着团长李云龙如何“天神下凡”,率领大家用集束手榴弹炸飞了炮楼,听得两人云里雾里,就是套不出半点关于“大炮仗”的实话。
李云龙在团部听着汇报,乐得直拍大腿,对赵刚挤眉弄眼:“老赵,看见没,就得这么对付这帮趁火打劫的家伙!想从我老李这儿占便宜,门儿都没有!”
他正得意,林默却灰头土脸地从研究所走了出来,脸上、身上全是黑灰,眼神里带着一丝懊恼。
“怎么了林老弟?”李云告忙迎上去。
“失败了。”林默的声音有些沙哑,“我试了用土高炉改进炼钢工艺,想炼点好钢出来,结果炉温和配比没掌握好,炸了一炉废铁。”
这是林默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在技术上遭遇如此直接的挫败。
他知道,没有合格的钢材,造枪管、造精密零件,都是空谈。
材料科学,才是军工的基石。
林默把自己关在研究所里,没有理会李云龙的安慰,而是拿出那块从炮楼废墟里捡回来的日军掷弹筒残片,不眠不休地进行着分析和测试。
他用锉刀打磨,用酸液腐蚀,用火烧,用锤砸,像个疯魔的匠人,试图窥探其中材料的奥秘。
与此同时,那个化装成货郎的日军特务,用几块大洋和一包烟土,成功收买了赵家峪附近一个臭名昭著的地痞。
地痞凑在他耳边,压低了声音,脸上带着贪婪的笑:“爷,我听说了,独立团里是来了个姓林的先生,可金贵了!听说是从大城市来的大学生,李云龙见了他都客客气气的。应该就是他,捣鼓出了能炸飞炮楼的洋玩意儿!”
特务的眼中精光一闪,他不动声色地又塞过去几块大洋:“干得好!继续盯着,我需要知道他长什么样,多大年纪,越详细越好!”
夜,越来越深。
赵刚哭笑不得地看着李云龙,把丁、孔二人派来的“卧底”的真实意图说了。
李云龙眼珠一转,嘿嘿一笑:“老赵,这事儿好办!明天,你让林老弟给他们上一堂‘手榴弹威力加强课’,就讲怎么把手榴弹捆得更结实!核心技术,半个字都不许露!”
而此刻,在研究所昏暗的油灯下,林默看着面前摊开的分析笔记,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他从那块掷弹筒残片中,逆向推导出了日军钢材大致的碳、锰配比范围。
虽然还无法复制,但这就像在无尽的黑暗中,为他点亮了一盏指路的明灯。
林默不知道,就在他取得突破的这个夜晚,一份加急电报已经从平安县城发出,直达华北派遣军司令部。
电报的内容让平田一郎兴奋得几乎颤抖:目标已确认,独立团技术核心人物,林姓,青年学者。
一张无形的大网,已经彻底锁定了林默。
一场围绕着他的,集刺探、保护、偷师、暗杀于一体的风暴,即将在晋西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猛烈地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