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合并(1/1)
八零年代:协议结婚后他沦陷了第五十九章 合并
今天是宋月兰开店的第一天,她起了个大早,心情格外兴奋。¨白.马¢书!院+ !更.新`最_全+
秦砚今天也需要去研究所上班,两人一同出门,一个去店铺,一个去单位。
宋月兰轻快地从自行车上跳下来:“砚哥,中午别忘了来店里吃包子。”
秦砚的研究所离着这里也不远。
秦砚点头,表示知道了。
周刚迎了出来:“嫂子,食材都清理好了。”
宋月兰点头,现在开始准备,不耽误中午卖。
宋月兰从发面开始教。
店里的阿姨都在家里做饭,所以上手很快。
酱肉包子和油菜香菇包子馅料都是同时准备。
酱肉包子的肉馅需要提前炒一下。
油菜需要提前焯水,加入一点小苏打可以让菜保持翠绿的颜色。
“油菜不要切的太碎,要不热口感不好。”
香菇也要用油煸炒后倒入青菜里面,调味。
调味,这可是烹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尤其是在中餐里,添加调料的时候,那个“适量”的度,就很耐人寻味。
所谓的“适量”,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完全取决于做饭人的手感和经验。
调料放的多与少,影响了最终的口感。
这其中的微妙差别,只有真正掌握了烹饪技巧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所以大家用相同的食材,做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k\k^x′s?w~.-o/r?g\
宋月兰自然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她一点都不担心阿姨会偷师。
毕竟,要想在短时间内把包子做得好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个人包六百个包子还是很轻松的。
宋月兰转身准备辣椒油。
不同的人对于包子的搭配喜好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人喜欢吃包子时蘸点醋,而有的人则更喜欢辣椒油带来的那股香辣劲儿。
所以,多准备一点总是没错的,这样就能满足顾客不同的口味需求。
周刚看见包子上锅就有些激动,上次那个包子他就吃过一次,快要忘了什么滋味了。
他盯着刚出锅的包子,时不时的看看手表。
终于第一锅酱肉包子出锅了。
宋月兰打开笼屉:“周刚、阿姨你们先尝尝这个味道。”
三位打下手的阿姨早就忍不住了。
宋月兰做包子的做法跟她们在家的做法有些不一样。
刚才光调馅的时候就闻着这香味了。
周刚掰开一个软软的大包子,热气从里面冒出来。
周刚吹了吹,咬了一大口。
嘶——就是这个味道。
华永春有些兴奋地走在街上,她刚从京海大学出来,最近上面正式下了通知。
这个消息对于杏林医学院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我?的.书~城? ′最-新′章*节\更-新*快,
心情大好的她,看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明媚起来。
转过街角时,一阵诱人的麦香钻入鼻腔。
华永春摸了摸咕咕作响的胃部。
早晨没来得及吃早餐就匆匆赶来开会,此刻饥肠辘辘的感觉更加强烈。
她循着香味望去,玻璃橱窗上"开业大吉"的红绸正在晨风中轻扬。
华永春走进店里:“老板,现在营业吗?有什么馅料的包子?”
宋月兰转头就看见华教授立刻惊喜道:“华教授?”
华永春愣了一下。
宋月兰把厨师帽和口罩摘下来,对方这才认出她。
“宋月兰?”华永春有些惊喜道,“这家包子店是你开的。”
宋月兰点点头:“我和朋友合伙开的。”
“华教授,你是我们第一位客人,我请你吃。”
说着宋月兰让阿姨夹了两个肉包两个素包。
“您尝尝这口味怎么样,多给我们提提意见。”
华永春:“那怎么行,你是跟别人合伙,不能白吃你的包子。”
她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
她吃的这个是油菜香菇包子。
华永春这些年开始养生,肉吃的比较少,吃到第一口的时候就有些惊讶的挑眉。
包子麦香柔软的外皮下面是翠绿的油菜和褐色的香菇。
油菜的咬起来是脆生生的,香菇爽滑弹牙。
完全能够吃到蔬菜自身带着的鲜美。
虽然是素包,但是味道一点都不差。
华永春三口吃完一个包子,自己叹息一下。
“月兰,我活了半辈子,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包子。”
宋月兰眼睛眯成月牙形:“谢谢华教授。”
听到偶像的赞美,真的会让人很高兴。
华永春:“我没瞎说,你这包子店开在这里太好了。”
这附近只要有人吃过这家包子店,她估计以后要排队买。
华永春想了想:“月兰,以后我想吃你家包子的话......”
宋月兰立刻接话:“老师,我送你就好。”
华永春摇头:“那不成,你就让老师不用排队买就行。”
现在稍微好吃点的国营点心店,哪家不是要排队买,有时候节日到了还要托人。
她现在提前跟月兰预定一下。
宋月兰立刻道:“没问题,华教授。”
华永春低声道:“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宋月兰立刻弯腰压低声音:“什么?”
华教授:“咱们杏林医学院今年并入京海大学,成了京海大学的一个学院。”
宋月兰瞪圆眼睛:“真的?”
华教授:“当然是真的,我今天刚接到通知,等着开学你们就知道了。”
“今年你们这批学生,将来毕业上面写的就是京海大学的毕业证了。”
宋月兰掩饰不住的兴奋,那是京大啊,全国学子的梦想。
她之前记得杏林医学院并入了京海大学,但是哪一年她记得不是很清楚。
杏林医学院并入京海大学的第二年,分数线就水涨船高。
当时杏医林学院大二,大三,大西的学生毕业证都是杏林医院学的印章。
唯独只有杏林医学院大一新生,毕业的时候用的是京海大学的名字。
当时这个事情还很轰动,不少学生都羡慕那一批的大一新生。
这是一个典型的学生努力,学校更努力的例子。
宋月兰没想到这种好事竟然落到自己头上了。
这跟天上掉馅饼有什么区别。
她都要被砸晕了。
这时候,又有顾客走进来:“什么馅料的包子,多少钱?”
周刚招呼:“酱肉的两毛五,油菜香菇的一毛五。”
顾客有些稀奇:“你家比别人家贵啊。”
别家肉包都是两毛,素包一毛。
这家店比人家贵了五分。
周刚拿起一个包子掰开:“您别光听价格啊,看看我们这个用料,再闻闻这个味道。”
说着一个酱肉包子赤裸裸的摊在对方的视线中。
酱肉的料汁快要浸透包子皮,手工切的大肉丁色泽红亮随着周刚的动作颤颤巍巍。
顾客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谁顶得住这个味道啊。
他也不在乎那五分钱了豪气道:“给我一样来上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