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 量子纠缠与“我”(1/1)
探索科学修炼,内观入微证道第 164 章 量子纠缠与“我”
郑修有了一个全新的猜想。^墈,书^君- ,庚?鑫*醉-全^
松果体就像大脑中的微型量子实验室——当它受到特定频率的生物光子激发时,能从其钙晶体结构中释放出纠缠态量子。
这些量子纠缠,就是阴神。
郑修内视松果体内,发现的微晶结构(羟磷灰石)与量子计算机使用的拓扑材料惊人相似,其六方晶系结构可能是天然量子比特载体
郑修也询问了手底下的科学家,他们也觉得有可能,2016年实验证实人脑神经元微管能在室温下维持量子相干性(《物理评论E》),而松果体正是脑中微管蛋白密度最高的区域
现实中,一些盲人视觉皮层激活实验(哈佛医学院2013)显示,当受试者进行"非眼视觉"感知时,其松果体代谢活性异常升高,说明可能存在量子隧穿效应
通俗的说,身体中的一些量子,通过松果体这个能遥视,透视,微视等多种视觉神通的器官,投射出新的量子,两边量子相互纠缠,传递能量,功能互通。
这说明阴神的产生,完全有它的科学的原理。
做个比喻更容易理解,想象松果体是身体里的"宇宙电话亭",当它启动时:
会有三个阶段:一是拨号阶段,松果体钙晶体像被敲击的音叉,振动产生量子纠缠对。*精·武\暁~税′罔· ¢更_歆¢醉¢全!(阴神产生)
二是通话阶段,纠缠量子也就是阴神,在外界接受信息,通过量子隧穿效应首接进入你的大脑意识,就像电话两边的话筒和听筒,是同样震动的,信号是互相传递的。
三是能量共享,阴神出窍的过程如同用"量子信用卡"消费——你支付能量,换取阴神的量子状态信息,最终在大脑皮层解码成超视觉图像 。
整个系统运作好比古老的"灯笼传信":松果体是灯笼里的烛火(量子源),纠缠光子是被释放的萤火虫(信使),它们与远方萤火虫群(目标物)瞬间同步闪烁,而你的意识就是破译这闪光密码的哨兵。当内外量子完成这场黑暗中的舞蹈时,你便看见了本不可见之物。
这个猜想也成功的解释了为何阴神和身体之间,没有电磁场相互连接的现象。
以前郑修觉得阴神是通过身体发射电磁波而获取能量,类似于远端的能量传输技术,但实际情况是探测阴神的电磁场情况时,并没有发现这样的电磁能量传输通路。
而如果两者是通过量子纠缠,这种超距的方式来传递信息,传递能量,那就解释通为何阴神和身体间没有电磁回路的现象了。!歆.完\ ¨ +鰰¨戦! ¢追,最~鑫.彰-結\
郑修瞬间觉得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啊!科学家还在研究量子纠缠,而从古至今的一些修炼高人己经开始到应用阶段了。
那鬼魂呢?其实就是生物死亡后,身体发射出的量子,因为以前相互间有联系,形成了闭合回路,从而可以持续存在。
郑修通过这几天在自己阴神的身体上做实验也验证了这些观点。
阴神大部分情况都是闭合电磁场,不存在和身体间首接联系的电磁通路,如果存在,肯定会被电子标记仪发射的电子给标记,就是仪器发射的电子会在身体和阴神之间来回逡巡,实际情况是不存在这样的现象。
现在只排除了电磁联系的情况,至于是不是真的量子纠缠,郑修也只是猜想,他还需要做实验验证。
除了猜想外,郑修还发现了一个现阶段更关键的东西。(应该叫南北,按照五行和方位的对应,东西对应木金,都是实物,我们一般说的买东西,就是这么来的。南北对应火水,都是无形之物,可以用来形容形而上的事物。)
那就是阴神的核心,在做标记实验的时候,大家发现有一个闭合电磁回路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功能运行,与其他电磁回路扭曲弯折不同,这个电磁回路是一个巴掌大的圆环,在和科学家们讨论以及阴神的内感下,终于确定这个圆环代表的意义,就是“我”,符号为○。
“我”这个电磁回路基本是一切功能表达的起始,又与很多电磁回路相互连接,所以可以当成电磁回路功能破解的关键点。
接下来的工作,有点像逻辑推理题了。
考过编制的人都做过这样的题。
某市政府计划对五个重点项目(A、B、C、D、E)进行资金分配,但受预算限制,需根据以下条件确定优先顺序:
1. 如果A项目获批,则B项目不能获批。
2. C项目获批的前提是D项目获批。
3. E项目获批,则A或D必须至少有一个获批。
4. 最多只能批准三个项目。
问题:如果B项目获批,那么哪两个项目一定也会获批?
而郑修团队现在要做的题大概是:
己知负责飞翔的电磁回路为1,8,9,23,24,158,159,负责说话的回路为为1,4,8,9,25,负责思考的是1,2,3,4,5,6,7,8,9,11,负责充能的是1,58,169,198……(此处省略1000字)
己知1代表我,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具体说明2到200电磁回路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团队成员们仔细观察和分析己知的电磁回路信息。随着大家一步步推敲,越来越多的电磁回路的意思被推断出来了。
比如,8号电磁回路代表“想”,9号电磁回路代表“能”。这两个推断是通过对负责思考和负责飞翔的电磁回路的共同数字进行分析得出的。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断提出假设,然后通过与其他己知信息进行对比验证,逐步确定每个电磁回路的具体含义。
这个过程既需要逻辑思维,也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郑修也参与其中,他需要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这些电磁回路的意义,并在体内验证。有时候有矛盾或者不清晰的地方,还要重新测试。
整个题目就像20乘20的高难度数独游戏,刚开始很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电磁回路的含义被揭示出来,整个谜题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