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探索科学修炼,内观入微证道 > 第123章 迷宫

第123章 迷宫(1/1)

目录
好书推荐:

探索科学修炼,内观入微证道第123章 迷宫

经过三天的激烈比试,第一场比赛终于接近尾声。?山′叶¢屋· *免.肺/跃_毒/郑修打开手机小程序,查看积分排名情况。连续赢得西场比赛的选手可以获得 8 个积分,而这样的人竟然有 88 个之多!相比之下,获得 7 个积分的选手只有 10 人,这10个人应该是两两打成平手的。6 个积分的则有 95 人。至于 5 积分、3 积分和 1 积分的人数相对较少,毕竟大部分比赛都能分出胜负。

剩下那些积分较少的选手,要么是在一场比赛后就失去了继续战斗的能力,要么就是负多胜少,只能在“菜鸟互啄”的层次徘徊。

郑修继续浏览小程序,发现第二个比试的图标己经点亮。点击进去后,他看到了详细的比试规则介绍。第二关被称为“迷宫”,进入之前,所有参赛者都被禁止携带任何电子设备。

每组迷宫将有 10 人一同进入,可以选择相互合作,也可以选择独自行动。最终的积分计算方式是根据走出迷宫的时间来确定的:10 分钟内走出迷宫的选手将获得 10 个积分;10 - 20 分钟内走出的选手可获得 9 个积分;20 - 30 分钟内走出的选手能得到 8 个积分,依此类推。!白\马!书.院* ~勉_沸¢悦¨黩¢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第二关比试的人员仅限于在第一场比赛中获得 8 积分和 7 积分的选手,总计 98 人。

这样看来,应该有一组或两组人数不足10人。

第一梯队的人完成比赛后,第一场获得6积分及以下的人,也可以参与走迷宫的比试,不过不会获得积分,这相当于参与体验了。

游戏规则的说明就这么多,郑修开始思索分析,如果只是一般的迷宫,除非是路痴,不然应该难不住战力非凡的年轻人。迷宫肯定有诸多限制,最大的线索就是不能携带电子设备,说明电子设备对于这一关的通行很有帮助。

比如,如果10人合作,那没有电子设备就很难及时联系了。

郑修思索了一番,就有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方案,这个方案应该可以轻松取得很好的成绩。心中有底的郑修就回到住处继续修炼,养精蓄锐,为每天的迷宫做准备。

次日,郑修的手机就收到了通知,他被分到第三组10人的小队,第三场进入。¢精,武′暁`税·枉, *吾?错?内*容,

迷宫建在一个山沟处,原本的山沟被填平后,用钢筋混凝土构建的迷宫,这个迷宫的墙壁高三米,上面是封顶的,入口和出口是在一起的,这意味着迷宫设计的时候,很可能会让人走一大圈才能出来。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第二场的首播会在比赛之后播放。

很快,第一组就准备好了,郑修距离第一组的人不远,他拿出昨天提前准备好的大蒜,用力一捏,大蒜就成了蒜泥,然后郑修将这块蒜泥悄悄的弹到一个人的身上。其余人完全没有察觉到。

郑修则开始闭目养神,将自己的能量都用来强化嗅觉。同时,他也将手臂处的一处毛细血管进行封闭,并让他脱离原本的罡气,让它变成一个“指南针”。

罡气的本质就是细胞的电磁极性,这让郑修体内的细胞极性通过特定的方式连接起来,从而可以互相叠加电磁场,形成罡气。

而现在,郑修封闭的毛细血管,断开了血管内血细胞的罡气连接,这些血细胞不再被原本的细胞的极性所影响,一般来说,这些细胞的极性会不可控的自由摆动,但是血细胞内含铁量较高,郑修只要用内视观察郑修细胞的排列方式,感受他的极性,它就变成了一个指南针了,可以帮助郑修模糊的辨别方向。

听上去很扯,但是许多鸟类就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来感知地磁的方向,从而不会迷路。郑修就是用了这样的原理,当然,郑修的指南针还比较模糊,精确度不高,但现在也够用了。

等了一个小时,第一组的人都走出了迷宫,成绩最好的得了8个积分,用时21分钟,成绩最差的用时58分钟,获得5积分,没有出现走不出来的人。

而郑修用大蒜标记的人用时48分钟,获得了6积分,说明他在迷宫中肯定走了不少的回头路。

接下来,就是第二组了,这一组成绩还不如第一组,最好的人用时32分钟,最后一名一首等了100分钟还没出来,这意味着他没有积分了,最后被工作人员带出了迷宫。

很快,第三组的人就要进入了。这是,第三组的一个高大男子道:“我觉得我们可以合作一起走,遇到一个分叉路口,就让一半的人去走,另一半人走另一个路口。这样,有一半的可能会让一部分人取得好成绩,至于谁是那一半人,就全凭运气了,怎么样?”

郑修听后,大概明白了这个人的策略,这相当于一种暴力破解的方法,不过郑修有自己的方法,就没有参与,最后,有八个人参与了一起走的合作,郑修与另一个女子单独行动。

进入迷宫后,大家才发现这个迷宫的难度。首先就是完全没有一丝的光亮,这意味着大家只能摸黑去走,刚才说合作的人也没想到是这样的情况,最后,他们决定手拉手一起走,遇到路口再分叉。

郑修则用鼻子猛的吸气,就从淡到几乎没有味道的空气中,嗅到了辛辣的大蒜味。

郑修没有犹豫,顺着气味摸黑行走,很快,就到一个分叉路口了,郑修仔细嗅了嗅,发觉一边的味道大,一边的味道小。

郑修果断走向味道小的方向。

原理也很简单:被标记的人肯定是走出了迷宫,但他肯定也走了好几个死胡同,走了死胡同后,他就会折返回来,再次来到这个路口。这样,有死胡同的路相当于走了两次,气味肯定大,而他新走的路口没有回头,只走了一次,所以,气味就小。

郑修一边走,一边也内视自己的简易指南针,并在脑海中勾画出迷宫的大概路径。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