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八零之女主大嫂不干了 > 第 60 章 杨玲拒绝了莫敏躲...

第 60 章 杨玲拒绝了莫敏躲...(1/1)

目录
好书推荐:

八零之女主大嫂不干了第 60 章 杨玲拒绝了莫敏躲...

杨玲拒绝了莫敏躲一躲的建议,就在办公室里和江南几人边聊边等。

韩炯来得不慢,他带来的人,杨玲却是没见过。

“林林,这位是你的四舅舅。”只听韩炯给杨玲介绍其中一位最年长者道。

而后,又介绍了老者身后的儿女、助理,及相关部门的办事员。

江南仔细打量了一下几人的长相,杨玲可能长得像她的母亲,她家中事情曝光后,便取下了用以挡脸的眼镜,厚重的刘海儿也分薄了不少,只留下浅浅的一层,看起来清丽漂亮,与韩炯介绍中那位表姐倒有几分相似。

杨玲听了韩炯的介绍,意外又皱眉,心生警惕。

妈妈同这位异母舅舅关系一般,而且,来找她为什么不联系姑姑,而通过韩炯和韩家。

林四舅舅可能事先预料到杨玲会不信任他们的身份,因此让秘书取出了两张照片。

江南扫了一眼,其中一张应是建国前拍摄的,照片上坐在正位的中年男子和他身后的年轻子女都身着旧式长袍或洋装。

后一张则是在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别墅前,中年男子步入老年,身后的子女各自成家生子,家庭成员满满当当站满了照片,江南未能再同看第一张照片那般,一眼找出杨玲的母亲。

而杨玲早已红了眼眶,珍惜地看着这两张照片,目不转睛。

父母的所有照片早在那场祸事中付之一炬,原想着等与海外亲戚联系上后,如果亲戚手上有照片的,她去求来,翻洗几张珍藏,没想到,能这么早早见到妈妈年轻时的照片,甚至爸爸也在。

只听林四舅舅笑道,“后面这张,是你妈妈新婚不久后,决定同你父亲回国,你外祖父发话让所有人都回了家,特意留念的。”

杨玲抹了抹眼角,她记得幼时妈妈确实提过,外祖父很疼她。

林四舅舅见火候差不多了,便道,“林林,你外祖父年事已高,嘴上最常念叨的就是你妈妈,没想到竟出了这样的事儿,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我这趟来,一则是代表家里回国考察投资建厂的事宜,二就是接你去国外看看他。”

杨玲的表哥也跟着劝。

杨玲听了,直直看着照片中的老人,心里感动,问道,“外祖父身体好吗?”

只听林四舅舅叹息,“看着还算硬朗,只家庭医生说身体机能老化了……”

其余未明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江南却听得挑眉,这位舅舅有点儿意思,这话说得既想让杨玲知道她外祖父身体不好,又不想或者说不敢明确表达老人家时日无多,究竟想干什么?

而杨玲只一听外祖父现阶段身体还行,便又问,“舅舅什么时候回美国?”

林四舅舅以为她决定同行,面露“欣慰”道,“过几日跟考察团一起,正好有时间帮你办理出国手续。”

杨玲却忙摇头,“舅舅误会了,既然眼下外祖父身体健康,我便等姑姑能腾出时间,再一同去美国拜访。”

她不傻,能看出这位舅舅的急切、表哥似有似无瞥向江南的眼神,以及那位表姐打量她身上旧棉袄时,不觉露出的鄙夷和嫌弃。

而且为什么让韩炯带他们来?

能寻到韩家,只要不见姑姑,就一定能知道姑姑跟前姑父离婚了,为什么不愿多花时间寻找姑姑,或者撇开闹得极不体面的韩家来找她。

因此,即便来人确实为妈妈的至亲,如此不尊重姑姑,她也没有亲近的必要。

林四舅舅面上笑容果然微不可见地一顿。

杨玲继续道,“我还在上学,想外祖父也能理解,舅舅不必忧心,只要我和姑姑一得空,必会前往。”

杨玲都如此说了,林四舅舅不好面上强求,只能勉强答应着,看样子并不打算放弃,让助理把手上的大箱子放到杨玲面前,“这是舅舅的一点儿心意,特地让你表姐挑的年轻女孩子喜欢的东西。”

杨玲笑了笑,没拒绝,“谢谢舅舅。”

而后,杨玲便借了间旁边的空教室,请林家人坐下聊。

韩炯、助理和办事员不好打扰“一家人”的亲近,便留在了《狂瞽》的办公室,杨玲请江南莫敏帮忙招待他们。

待请人坐下,又给倒了水,江南便笑意盈盈问韩炯,“韩同志,你怎么又来了?杨玲上回警告你别对外透露你们以前的关系,否则,就怀疑你们心怀不轨,你这……还和杨玲的外商舅舅搭上了,你说怎么能让人不怀疑呢?”

韩炯听了这话,怒气顿生,只觉人格受到了侮辱,隐忍斥道,“江同志这是什么意思!”

而后,又解释,“林四先生找到我家里去,我父亲出于好意,联系我直接带林四先生过来,免去林家在f大寻找林林的时间,怎么就能被你想的如此龌龊!”

江南勾唇笑了笑,故意作出一副“不信”的模样,把韩炯气得面色铁青。

部门的办事员见状,忙替韩炯解释道,“这位同志,事实如此,有韩处长和小韩同志帮忙,我们确实省了不少功夫。”

林家的助理则不动声色扶了扶眼镜。

原来,欧阳小姐对韩家不喜到如此地步,倒是老板失策了,本就打算略过欧阳女士直接联系欧阳小姐,也想尽快接触并笼络住欧阳小姐,便顺水推舟应下了韩家的帮忙,不想,倒在欧阳小姐面前落了印象。

江南见这位助理有反应,想是听进去了,便没再继续,若是让韩家人沾到了杨玲的光,那才叫恶心人。也希望经她这些话及做派,这位韩同志能知难而退,不要再打扰杨玲了。

半个多小时后,杨玲应下和林家人共进晚餐的邀请,便送人出了教室,江南和助理等人听到声音,出了办公室去看。

见林家人要回宾馆休息,助理和办事员也和江南等人道了别,并多谢他们招待。

韩炯则冷着一张脸,显然还在为江南的无礼生气。

而杨玲接下来的一番话,更是让他如坠冰窖。

“我会和姑姑提议,重新刊登一次断绝关系声明,请你和你的家人不要再接触和我们有关的任何人和事,更不要以我们的亲人身份自居,日后再见面,我们只是陌生人,若是你再带人来,我不会再见。”

杨玲说完,不待韩炯反应,便说要送林家。

林四舅舅定定看了会儿杨玲,笑笑应了声“好”,便一起走了。

待回到宾馆,政府办事员离开后,林元沁一甩包,生气向林四舅舅道,“爸爸,欧阳林林那些话是说给我们听的!”

林四舅舅又听了助理转述江南的话,笑了一声,道,“是我失算了,原以为她长在小山村里,即使读书有几分天分,心智算计不会高到哪里去,没想到还挺扎手。”

还有欧阳茵,没想到在这小丫头心里还挺有地位,有些麻烦了。

“那现在怎么办?”林应骞玩世不恭道。

老爷子露出打算放手的风声后,各房为了林家的主事权便开始动起来了。

欧阳林林的外祖母和母亲很得老爷子喜欢,老爷子在林玉珏出嫁时陪嫁了许多产业,甚至连公司股份也划了百分之七给她,虽然这些年都由老爷子代理,但所有权终是在林玉珏手上。

如今,林玉珏死了,由她的女儿继承,只要他们能取得这百分之七的支持,甚至说服欧阳林林将股权交由他们管理,下一任林家便由他们这一房主事了!

因此,林四舅舅才如此急切来沪市。

听到儿子如此问,林四舅舅先吩咐助理事无巨细地查一查欧阳林林,好投其所好。

才向子女道,“投资建厂之事很重要,考察团那里,我不好离开太久,接下来交由你们和她多接触,即使不能让她完全倒向我们,起码也要保持中立,不要偏向任何一房。”

又特别提醒女儿道,“控制住你的脾气。”

林元沁闻言,瞬间冷静下来,垂眸应是。

上一辈争权夺利,他们这一辈又何尝不是,若是这回的事情搞砸了,家里早有人排着队替她不说,以后她分的家产也会减少。

林应骞则想着在办公室里见到的那抹身影,人长得不错,就是衣服配不上……

而送完林家一行回来的杨玲,并没有直接回办公室,而是去了传达室给她姑姑打电话。

姑姑听说林家找来的事儿,也将她近期打听来的林家争夺继承权的全部信息告诉了她,至于杨玲作何选择,欧阳姑姑并未提出建议或干涉,杨玲已经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判断。

而杨玲提议的再登报断绝关系之事,欧阳姑姑同意了,并告诉杨玲,她也会在她的工作地和韩家所在地的日报上,同时刊登一个月,沪市这边的报纸便交给杨玲负责,她会将登报的费用汇款过来。

最后,杨玲将楚山青家里的信息给了她姑姑,请姑姑联系家里的亲戚帮忙查找。

欧阳姑姑应下后,姑侄二人又互问候了近况,叮嘱饮食加衣等,才挂了电话。

回到办公室,杨玲听见大家正在讨论韩炯走时的伤心又失魂落魄的模样,不觉笑了笑。

见她回来,徐馨馨忙向她确认道,“话都到这份上了,他不会还来吧?”

杨玲笑道,“下次他再来,你只当他是透明人就行,我也不听不看,当他不存在,他来了也白来。”

徐馨馨点头,她明白下回怎么处理了,又问道,“还登报吗?”

“登!”杨玲点头,想是距离上次登报时间太久了,韩家忘记了,才老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听杨玲这么一说,徐馨馨心里舒爽了,给她比了个大拇指。

杨玲笑笑,又听江南道,“去把你的照片收起来吧。”

林家带来的那两张照片并未带走,而是留给了杨玲作念想。

杨玲用手指轻轻抹了抹父母年轻的面容,落了两滴泪。

江南等没有打扰她,转而低声交谈起他们的后续工作。

《狂瞽》的下一期主题便是为民族资本家“脱帽加冕”,征稿工作已经完成,他们还需做一位经济学教授的访谈。

江南和莫敏正在列访谈提纲,等提纲做好后,采访工作由莫敏来完成。

徐馨馨在一旁听了,不禁发表意见道,“你们好像还缺个记者。”

不然,等莫敏学姐采访回来,她们还得自己写稿子,那也太累了。

江南和莫敏相视一笑,“我们缺的,何止记者!”

杨玲听到她们的讨论声,这才回神,将两张照片小心地夹在笔记本里放好,又跟眼睛同样红红的楚山青道,“我已经把你哥哥舅舅的信息给我姑姑了,她会联系人调查的,你放宽心,好好学习工作。”

楚山青闻言,激动的点点头,连声道谢。

杨玲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去年,我跟你处境也差不多,但我等到了,你也一定可以的。”

“嗯。”楚山青重重点头。

江南几人其实一直默默关注着他们,见他二人情绪都缓和过来,才道,“我们这个月的工作很重哟,除了新一期的报纸,必须把明年一月的《班马》也做出来。”

考试月学校要求停刊,他们也不能不顾自己的学习,这个月做好了,下月才能安心复习。

还有杂志的发行工作,虽然“官方”渠道——邮局、书店、学校阅览室已经定下,不需要多费心,但眼下,主要的销售和宣传工作还是得靠他们自己进行。

几人闻言,俱是严阵以待。

徐馨馨原还想着跟自己没关系,幻想着众人未来忙碌的模样,还挺乐呵的,却被江南抓住,“你来给我们配二月刊的图,还是一块钱一张。”

她和莫敏杨玲已经商量过了,一月考试结束后,她们三人留下来将二、三月份的杂志做好发到邮局和书店再回家。

但画画这事儿,她们仨真不行,只能提前“压榨”这两个小孩,当然配图数量也会相应减少,不会耽误他们的学习,也不会耽误楚山青回去陪他妈妈。

说着,杨玲就把她这几天选好的稿子,分给了徐馨馨和楚山青,并鼓励道,“加油,任重道远!”

楚山青接过稿子后,倒是干劲儿满满,毕竟挣了钱就可以给他妈妈改善生活,徐馨馨则眼睛都看直了。

江南好笑调侃她,“不是说要加入我们吗?”

杨玲也幽幽补充道,“不招你,还跟我们拍桌子?”

徐馨馨顿时被二人激得挺直了身板,昂着下巴理直气壮道,“我有说什么吗?”

然后,熟练地找画笔画纸,开始工作,逗得大家一阵闷笑。

渐渐地,大家沉浸在工作中,办公室里安静了下来。

“咚咚咚——”

忽然的敲门声响起,几人俱是一惊,回头看去,只见邓家妹妹俏生生地站在门口,不好意思问道,“我……打扰你们了吗?”

“没有、没有!”江南起身招呼她,又问道,“妹妹,有什么事儿吗?”

邓兰兰笑了笑,拿出三块六毛钱道,“我想订一年的杂志。”

她看过杂志尾页的订阅方式,如果订一年份,就只需要三毛钱一本,比单买划算。

江南和众人一听很是惊喜,毕竟这是杂志的第一份年订!

江南一边拿出本子和收据,给她登记、开单子,一边问,“是你和你姐姐看吗?”

邓兰兰笑着摇头,“主要是我弟弟妹妹看,他们很喜欢,昨天还熬夜看了大姐让我带回去的几本,等他们看完,我也会看的,毕竟能吸引他们熬夜的内容,一定很好看!”

众人被她夸得会心一笑,江南笑道,“帮我们谢谢他们的喜欢。不过,我希望你先看完,再给他们看,毕竟你和你妈妈、姐姐最辛苦,应该你们先享受,再轮到他们。”

邓兰兰听得一愣,似乎没人跟她说过这样的话,而后看向江南鼓励的眼神,邓兰兰笑着点点头,是啊,她们出力多才是最该享受的人。

江南将收据递给邓兰兰,又取了一本新杂志送给她。

邓兰兰忙摆手不要,“我订的是明年的。”

莫敏出手推到她怀里,“我们专留了一百本出来作赠送,还没送完呢。”

邓兰兰这才收下了,并道一定会帮他们宣传的。

几人道了谢,才把人送走。

待人走远,办公室里便开始激动欢呼起来,江南不禁想起后世的庆祝方式,大家可以聚餐,尤其在这种天气冷的时候,最适合吃火锅。

于是,燃起一个想法,便提议道,“明天,上我家吃火锅吧?”

今天杨玲要和林家人出去吃,少一个人还叫什么“庆功宴”,不如改到明天。

“你家?”莫敏疑惑。

江南便一脸笑意地给她们讲起那个房子,前些日子有空,她还会去通通风,最近忙,就没再去过了,饭更是没做过,赵瑞上回买的米面还剩好多,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再开一次火,不如都吃了,等赵瑞再来,她补新的,省得放坏了。

炭火、炉子、厨具碗筷什么都齐全,只需要买菜、再炒个火锅底料就行,她可以。

杨玲几人当然没什么不愿意的,而且他们之中大多都没吃过火锅,很是期待。

众人便一边工作,一边讨论起沪市的冬天有什么菜可以涮。

而饭后的邓家,邓巧巧兄妹俩正对着弄堂口翘首以盼。

刘老师好歹还带了一本到教室给同学们传阅,只人太多,看过一部分的邓巧巧直接被排除了,只得等着二姐许诺带回家的那本,而邓大弟的老师根本没带到教室。

他下课后去问,才得知被其他老师借去了,而他的语文老师还在强行狡辩,“要等老师们研究完,没问题了才能给同学们看。”

邓大弟只能努力忽视他的语文老师那心虚又强壮理直气壮的模样,失望地回来了,跟妹妹一起期待起二姐的回家。

天擦黑,邓兰兰才和母亲蹬着三轮车回来了,一见他俩这表情就知道在等什么,故意逗弄道,“作业写完了吗?就在外面玩儿?”

两人忙道,“写完了、写完了!”

说着,又帮着母亲和二姐把东西卸下来搬回家。

邓兰兰才从包里把从大姐那儿拿回来的杂志给了他们。

江南送她那本,她要留着自己看或者给母亲念完,才会给他们。

今天空闲的时候,她给母亲读,周围摆摊的人也都感兴趣,但就是不愿花钱买,邓兰兰也挺无奈的。

而拿到一本杂志的兄妹俩,因为进度不同,犯了难,只能一人坐一边,把书页立起来,各看各的。

邓母见状叹息道,“念书的时候,也这么认真就好喽!”

邓巧巧头也不抬回道,“妈,我们老师说看这个能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就是在学习!”

步入青春期后不太爱说话的邓大弟也附和道,“对,是学习。”

说着,还真拿出本子开始抄好词好句。

而如他们兄妹俩一般的学生、老师不在少数。

尤其那位老教师,他不问自取的书被刘老师要回去后,颤着手直说刘老师不懂尊老爱幼,刘老师调皮,故意掏掏耳朵当作没听见,他气得自己骑车去邮局买了一本,又订了一个季度的,打算看看后面几期质量行不行,再考虑续订。

只填好单子递给邮局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略微惊讶,问道,“大爷,这新杂志昨天才送来,我们才编的号,您怎么就知道了?”

他们可听说了,这是学校里的学生自己创办的,不少人笑话这群学生不自量力,还嘲笑根本卖不出去,只会给他们增添工作量呢,没想到今天就有了订阅。

“您不会是这班大学生的亲戚吧?”来支持刷销量的?工作人员又问道。

老教师只觉工作人员这话,跟污蔑他帮助学生考试作弊没什么两样!

于是,一拍柜台,怒斥道,“叫你们领导过来,我倒要问问他,你这是什么工作态度!我来订杂志,自然是觉得这杂志好,才愿意出钱,本人堂堂正正来,你怎么能红口白牙污蔑于我!”

老教师声音不小,引得周围办业务的人都看了过来,工作人员忙叫苦不迭,“哎呦,您这……我就随口问一句,怎么就成‘污蔑’了?”

而后,又是道歉又是安抚,快速给人办了订阅,双手奉上杂志和收据,赶紧把人送走,生怕人把领导招来。

见他改正态度不错,老教师才冷哼一声,拿上杂志转身离开柜台。

只在邮局大厅里就被人拦住了,一个带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笑问道,“老同志,我能看看您手上的杂志吗?”

老教师闻言,扶着老花镜上下打量着男人,警惕又疑惑。

中年男人忙解释道,“不瞒您说,我就有这点儿小爱好,但现在杂志复刊越来越多,还真不知道哪一份合口味,我买了许多试看,也就相中了两份。”

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电影杂志和一份科普杂志。

继续道,“我总不能每一本都买回来看吧,我的钱包也不允许呀,这不遇上您订了一份不一样的,就想借来瞧瞧。”

老教师闻言,大方地递上,他可不像小刘那小气鬼。

中年男人先打开目录一瞧,再翻了翻后面的,惊奇道,“作者都是f大的学生?”

老教师点头,“嗯,就是f大学生自主创办的,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中年男人打开一篇《红楼梦》的读后感,粗粗读了两个段落,便觉惊艳得很,其中看法与观点同他颇为相似,让他不禁产生了几分英雄所见略同的想法,就冲这篇文章,这份杂志也值一订!

因而,当即把杂志还给了老教师,并道了声谢,忙忙去柜台排队填单子去了。

工作人员一直盯着老教师呢,生怕给他找麻烦,因此看到了大厅里的一幕,又见中年男人一脸急切的模样,给人拿了杂志后,他低头看了一眼摞杂志的地方,喃喃道,“难不成真好看?”

于是,他打开了一本,悄悄放在桌子下,上班时间摸鱼看起来。

而心华书店中,则是不停接待到的大学生。

收银员不耐道,“你们到底是从哪儿得来的消息,我们真没这本书!”

一位男同学着急地掏出他随身带着的《班马》,快速翻到广告页,“你看,就是这儿,心华出版社。”

说着,还指向书店的书架道,“你们不也卖这本杂志吗?”

这些学生正是通过毕岩峰和王朝华到各大高校兜售,购买的《班马》,终于在上面看到了推理小说出版的死忠粉,就等买书回去收藏兼不知第几次再刷呢!

店员只能先将人安抚走,才通知领导和出版社联系,问问到底怎么回事儿,如果真有这本书,快送来呀!

他们倒不是操心书店赚不赚钱,而是一天被问个几十上百次,很烦!

领导电话确认,确实有这本书,便让出版社赶紧送货,出版社也觉莫名其妙。

领导知道《班马》杂志的来历,原也不在意的,现在被勾起了好奇心,便打开看了看,一瞧广告页上的推荐语和一长串名头落款,笑了笑又感叹道,“还挺会整花活儿!”

而忙碌中的江南等人一切不知,直到几天后,传达室的大爷提着一个白布口袋,主动找到她们,“几位同学,《班马》报社是不是你们?”

众人不解点头,“是的,大爷,有什么事儿吗?”

只见大爷一拍大腿,“哎呦,你们这好几个人,是一个都不往传达室去看?你们报社的信都快把我的小房间淹掉了!”

说着,打开口袋,里面是橡皮筋一捆一捆扎起来的信件。

大伙儿都震惊了,莫敏更是不可置信道,“大爷,这真全是我们的?!”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3-0823:53:11~2024-03-0923:56: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啊哈是阿云大王10瓶;^o^周周2瓶;h、球球、米苏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杨玲拒绝了莫敏躲一躲的建议,就在办公室里和江南几人边聊边等。

韩炯来得不慢,他带来的人,杨玲却是没见过。

“林林,这位是你的四舅舅。”只听韩炯给杨玲介绍其中一位最年长者道。

而后,又介绍了老者身后的儿女、助理,及相关部门的办事员。

江南仔细打量了一下几人的长相,杨玲可能长得像她的母亲,她家中事情曝光后,便取下了用以挡脸的眼镜,厚重的刘海儿也分薄了不少,只留下浅浅的一层,看起来清丽漂亮,与韩炯介绍中那位表姐倒有几分相似。

杨玲听了韩炯的介绍,意外又皱眉,心生警惕。

妈妈同这位异母舅舅关系一般,而且,来找她为什么不联系姑姑,而通过韩炯和韩家。

林四舅舅可能事先预料到杨玲会不信任他们的身份,因此让秘书取出了两张照片。

江南扫了一眼,其中一张应是建国前拍摄的,照片上坐在正位的中年男子和他身后的年轻子女都身着旧式长袍或洋装。

后一张则是在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别墅前,中年男子步入老年,身后的子女各自成家生子,家庭成员满满当当站满了照片,江南未能再同看第一张照片那般,一眼找出杨玲的母亲。

而杨玲早已红了眼眶,珍惜地看着这两张照片,目不转睛。

父母的所有照片早在那场祸事中付之一炬,原想着等与海外亲戚联系上后,如果亲戚手上有照片的,她去求来,翻洗几张珍藏,没想到,能这么早早见到妈妈年轻时的照片,甚至爸爸也在。

只听林四舅舅笑道,“后面这张,是你妈妈新婚不久后,决定同你父亲回国,你外祖父发话让所有人都回了家,特意留念的。”

杨玲抹了抹眼角,她记得幼时妈妈确实提过,外祖父很疼她。

林四舅舅见火候差不多了,便道,“林林,你外祖父年事已高,嘴上最常念叨的就是你妈妈,没想到竟出了这样的事儿,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我这趟来,一则是代表家里回国考察投资建厂的事宜,二就是接你去国外看看他。”

杨玲的表哥也跟着劝。

杨玲听了,直直看着照片中的老人,心里感动,问道,“外祖父身体好吗?”

只听林四舅舅叹息,“看着还算硬朗,只家庭医生说身体机能老化了……”

其余未明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江南却听得挑眉,这位舅舅有点儿意思,这话说得既想让杨玲知道她外祖父身体不好,又不想或者说不敢明确表达老人家时日无多,究竟想干什么?

而杨玲只一听外祖父现阶段身体还行,便又问,“舅舅什么时候回美国?”

林四舅舅以为她决定同行,面露“欣慰”道,“过几日跟考察团一起,正好有时间帮你办理出国手续。”

杨玲却忙摇头,“舅舅误会了,既然眼下外祖父身体健康,我便等姑姑能腾出时间,再一同去美国拜访。”

她不傻,能看出这位舅舅的急切、表哥似有似无瞥向江南的眼神,以及那位表姐打量她身上旧棉袄时,不觉露出的鄙夷和嫌弃。

而且为什么让韩炯带他们来?

能寻到韩家,只要不见姑姑,就一定能知道姑姑跟前姑父离婚了,为什么不愿多花时间寻找姑姑,或者撇开闹得极不体面的韩家来找她。

因此,即便来人确实为妈妈的至亲,如此不尊重姑姑,她也没有亲近的必要。

林四舅舅面上笑容果然微不可见地一顿。

杨玲继续道,“我还在上学,想外祖父也能理解,舅舅不必忧心,只要我和姑姑一得空,必会前往。”

杨玲都如此说了,林四舅舅不好面上强求,只能勉强答应着,看样子并不打算放弃,让助理把手上的大箱子放到杨玲面前,“这是舅舅的一点儿心意,特地让你表姐挑的年轻女孩子喜欢的东西。”

杨玲笑了笑,没拒绝,“谢谢舅舅。”

而后,杨玲便借了间旁边的空教室,请林家人坐下聊。

韩炯、助理和办事员不好打扰“一家人”的亲近,便留在了《狂瞽》的办公室,杨玲请江南莫敏帮忙招待他们。

待请人坐下,又给倒了水,江南便笑意盈盈问韩炯,“韩同志,你怎么又来了?杨玲上回警告你别对外透露你们以前的关系,否则,就怀疑你们心怀不轨,你这……还和杨玲的外商舅舅搭上了,你说怎么能让人不怀疑呢?”

韩炯听了这话,怒气顿生,只觉人格受到了侮辱,隐忍斥道,“江同志这是什么意思!”

而后,又解释,“林四先生找到我家里去,我父亲出于好意,联系我直接带林四先生过来,免去林家在f大寻找林林的时间,怎么就能被你想的如此龌龊!”

江南勾唇笑了笑,故意作出一副“不信”的模样,把韩炯气得面色铁青。

部门的办事员见状,忙替韩炯解释道,“这位同志,事实如此,有韩处长和小韩同志帮忙,我们确实省了不少功夫。”

林家的助理则不动声色扶了扶眼镜。

原来,欧阳小姐对韩家不喜到如此地步,倒是老板失策了,本就打算略过欧阳女士直接联系欧阳小姐,也想尽快接触并笼络住欧阳小姐,便顺水推舟应下了韩家的帮忙,不想,倒在欧阳小姐面前落了印象。

江南见这位助理有反应,想是听进去了,便没再继续,若是让韩家人沾到了杨玲的光,那才叫恶心人。也希望经她这些话及做派,这位韩同志能知难而退,不要再打扰杨玲了。

半个多小时后,杨玲应下和林家人共进晚餐的邀请,便送人出了教室,江南和助理等人听到声音,出了办公室去看。

见林家人要回宾馆休息,助理和办事员也和江南等人道了别,并多谢他们招待。

韩炯则冷着一张脸,显然还在为江南的无礼生气。

而杨玲接下来的一番话,更是让他如坠冰窖。

“我会和姑姑提议,重新刊登一次断绝关系声明,请你和你的家人不要再接触和我们有关的任何人和事,更不要以我们的亲人身份自居,日后再见面,我们只是陌生人,若是你再带人来,我不会再见。”

杨玲说完,不待韩炯反应,便说要送林家。

林四舅舅定定看了会儿杨玲,笑笑应了声“好”,便一起走了。

待回到宾馆,政府办事员离开后,林元沁一甩包,生气向林四舅舅道,“爸爸,欧阳林林那些话是说给我们听的!”

林四舅舅又听了助理转述江南的话,笑了一声,道,“是我失算了,原以为她长在小山村里,即使读书有几分天分,心智算计不会高到哪里去,没想到还挺扎手。”

还有欧阳茵,没想到在这小丫头心里还挺有地位,有些麻烦了。

“那现在怎么办?”林应骞玩世不恭道。

老爷子露出打算放手的风声后,各房为了林家的主事权便开始动起来了。

欧阳林林的外祖母和母亲很得老爷子喜欢,老爷子在林玉珏出嫁时陪嫁了许多产业,甚至连公司股份也划了百分之七给她,虽然这些年都由老爷子代理,但所有权终是在林玉珏手上。

如今,林玉珏死了,由她的女儿继承,只要他们能取得这百分之七的支持,甚至说服欧阳林林将股权交由他们管理,下一任林家便由他们这一房主事了!

因此,林四舅舅才如此急切来沪市。

听到儿子如此问,林四舅舅先吩咐助理事无巨细地查一查欧阳林林,好投其所好。

才向子女道,“投资建厂之事很重要,考察团那里,我不好离开太久,接下来交由你们和她多接触,即使不能让她完全倒向我们,起码也要保持中立,不要偏向任何一房。”

又特别提醒女儿道,“控制住你的脾气。”

林元沁闻言,瞬间冷静下来,垂眸应是。

上一辈争权夺利,他们这一辈又何尝不是,若是这回的事情搞砸了,家里早有人排着队替她不说,以后她分的家产也会减少。

林应骞则想着在办公室里见到的那抹身影,人长得不错,就是衣服配不上……

而送完林家一行回来的杨玲,并没有直接回办公室,而是去了传达室给她姑姑打电话。

姑姑听说林家找来的事儿,也将她近期打听来的林家争夺继承权的全部信息告诉了她,至于杨玲作何选择,欧阳姑姑并未提出建议或干涉,杨玲已经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判断。

而杨玲提议的再登报断绝关系之事,欧阳姑姑同意了,并告诉杨玲,她也会在她的工作地和韩家所在地的日报上,同时刊登一个月,沪市这边的报纸便交给杨玲负责,她会将登报的费用汇款过来。

最后,杨玲将楚山青家里的信息给了她姑姑,请姑姑联系家里的亲戚帮忙查找。

欧阳姑姑应下后,姑侄二人又互问候了近况,叮嘱饮食加衣等,才挂了电话。

回到办公室,杨玲听见大家正在讨论韩炯走时的伤心又失魂落魄的模样,不觉笑了笑。

见她回来,徐馨馨忙向她确认道,“话都到这份上了,他不会还来吧?”

杨玲笑道,“下次他再来,你只当他是透明人就行,我也不听不看,当他不存在,他来了也白来。”

徐馨馨点头,她明白下回怎么处理了,又问道,“还登报吗?”

“登!”杨玲点头,想是距离上次登报时间太久了,韩家忘记了,才老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听杨玲这么一说,徐馨馨心里舒爽了,给她比了个大拇指。

杨玲笑笑,又听江南道,“去把你的照片收起来吧。”

林家带来的那两张照片并未带走,而是留给了杨玲作念想。

杨玲用手指轻轻抹了抹父母年轻的面容,落了两滴泪。

江南等没有打扰她,转而低声交谈起他们的后续工作。

《狂瞽》的下一期主题便是为民族资本家“脱帽加冕”,征稿工作已经完成,他们还需做一位经济学教授的访谈。

江南和莫敏正在列访谈提纲,等提纲做好后,采访工作由莫敏来完成。

徐馨馨在一旁听了,不禁发表意见道,“你们好像还缺个记者。”

不然,等莫敏学姐采访回来,她们还得自己写稿子,那也太累了。

江南和莫敏相视一笑,“我们缺的,何止记者!”

杨玲听到她们的讨论声,这才回神,将两张照片小心地夹在笔记本里放好,又跟眼睛同样红红的楚山青道,“我已经把你哥哥舅舅的信息给我姑姑了,她会联系人调查的,你放宽心,好好学习工作。”

楚山青闻言,激动的点点头,连声道谢。

杨玲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去年,我跟你处境也差不多,但我等到了,你也一定可以的。”

“嗯。”楚山青重重点头。

江南几人其实一直默默关注着他们,见他二人情绪都缓和过来,才道,“我们这个月的工作很重哟,除了新一期的报纸,必须把明年一月的《班马》也做出来。”

考试月学校要求停刊,他们也不能不顾自己的学习,这个月做好了,下月才能安心复习。

还有杂志的发行工作,虽然“官方”渠道——邮局、书店、学校阅览室已经定下,不需要多费心,但眼下,主要的销售和宣传工作还是得靠他们自己进行。

几人闻言,俱是严阵以待。

徐馨馨原还想着跟自己没关系,幻想着众人未来忙碌的模样,还挺乐呵的,却被江南抓住,“你来给我们配二月刊的图,还是一块钱一张。”

她和莫敏杨玲已经商量过了,一月考试结束后,她们三人留下来将二、三月份的杂志做好发到邮局和书店再回家。

但画画这事儿,她们仨真不行,只能提前“压榨”这两个小孩,当然配图数量也会相应减少,不会耽误他们的学习,也不会耽误楚山青回去陪他妈妈。

说着,杨玲就把她这几天选好的稿子,分给了徐馨馨和楚山青,并鼓励道,“加油,任重道远!”

楚山青接过稿子后,倒是干劲儿满满,毕竟挣了钱就可以给他妈妈改善生活,徐馨馨则眼睛都看直了。

江南好笑调侃她,“不是说要加入我们吗?”

杨玲也幽幽补充道,“不招你,还跟我们拍桌子?”

徐馨馨顿时被二人激得挺直了身板,昂着下巴理直气壮道,“我有说什么吗?”

然后,熟练地找画笔画纸,开始工作,逗得大家一阵闷笑。

渐渐地,大家沉浸在工作中,办公室里安静了下来。

“咚咚咚——”

忽然的敲门声响起,几人俱是一惊,回头看去,只见邓家妹妹俏生生地站在门口,不好意思问道,“我……打扰你们了吗?”

“没有、没有!”江南起身招呼她,又问道,“妹妹,有什么事儿吗?”

邓兰兰笑了笑,拿出三块六毛钱道,“我想订一年的杂志。”

她看过杂志尾页的订阅方式,如果订一年份,就只需要三毛钱一本,比单买划算。

江南和众人一听很是惊喜,毕竟这是杂志的第一份年订!

江南一边拿出本子和收据,给她登记、开单子,一边问,“是你和你姐姐看吗?”

邓兰兰笑着摇头,“主要是我弟弟妹妹看,他们很喜欢,昨天还熬夜看了大姐让我带回去的几本,等他们看完,我也会看的,毕竟能吸引他们熬夜的内容,一定很好看!”

众人被她夸得会心一笑,江南笑道,“帮我们谢谢他们的喜欢。不过,我希望你先看完,再给他们看,毕竟你和你妈妈、姐姐最辛苦,应该你们先享受,再轮到他们。”

邓兰兰听得一愣,似乎没人跟她说过这样的话,而后看向江南鼓励的眼神,邓兰兰笑着点点头,是啊,她们出力多才是最该享受的人。

江南将收据递给邓兰兰,又取了一本新杂志送给她。

邓兰兰忙摆手不要,“我订的是明年的。”

莫敏出手推到她怀里,“我们专留了一百本出来作赠送,还没送完呢。”

邓兰兰这才收下了,并道一定会帮他们宣传的。

几人道了谢,才把人送走。

待人走远,办公室里便开始激动欢呼起来,江南不禁想起后世的庆祝方式,大家可以聚餐,尤其在这种天气冷的时候,最适合吃火锅。

于是,燃起一个想法,便提议道,“明天,上我家吃火锅吧?”

今天杨玲要和林家人出去吃,少一个人还叫什么“庆功宴”,不如改到明天。

“你家?”莫敏疑惑。

江南便一脸笑意地给她们讲起那个房子,前些日子有空,她还会去通通风,最近忙,就没再去过了,饭更是没做过,赵瑞上回买的米面还剩好多,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再开一次火,不如都吃了,等赵瑞再来,她补新的,省得放坏了。

炭火、炉子、厨具碗筷什么都齐全,只需要买菜、再炒个火锅底料就行,她可以。

杨玲几人当然没什么不愿意的,而且他们之中大多都没吃过火锅,很是期待。

众人便一边工作,一边讨论起沪市的冬天有什么菜可以涮。

而饭后的邓家,邓巧巧兄妹俩正对着弄堂口翘首以盼。

刘老师好歹还带了一本到教室给同学们传阅,只人太多,看过一部分的邓巧巧直接被排除了,只得等着二姐许诺带回家的那本,而邓大弟的老师根本没带到教室。

他下课后去问,才得知被其他老师借去了,而他的语文老师还在强行狡辩,“要等老师们研究完,没问题了才能给同学们看。”

邓大弟只能努力忽视他的语文老师那心虚又强壮理直气壮的模样,失望地回来了,跟妹妹一起期待起二姐的回家。

天擦黑,邓兰兰才和母亲蹬着三轮车回来了,一见他俩这表情就知道在等什么,故意逗弄道,“作业写完了吗?就在外面玩儿?”

两人忙道,“写完了、写完了!”

说着,又帮着母亲和二姐把东西卸下来搬回家。

邓兰兰才从包里把从大姐那儿拿回来的杂志给了他们。

江南送她那本,她要留着自己看或者给母亲念完,才会给他们。

今天空闲的时候,她给母亲读,周围摆摊的人也都感兴趣,但就是不愿花钱买,邓兰兰也挺无奈的。

而拿到一本杂志的兄妹俩,因为进度不同,犯了难,只能一人坐一边,把书页立起来,各看各的。

邓母见状叹息道,“念书的时候,也这么认真就好喽!”

邓巧巧头也不抬回道,“妈,我们老师说看这个能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就是在学习!”

步入青春期后不太爱说话的邓大弟也附和道,“对,是学习。”

说着,还真拿出本子开始抄好词好句。

而如他们兄妹俩一般的学生、老师不在少数。

尤其那位老教师,他不问自取的书被刘老师要回去后,颤着手直说刘老师不懂尊老爱幼,刘老师调皮,故意掏掏耳朵当作没听见,他气得自己骑车去邮局买了一本,又订了一个季度的,打算看看后面几期质量行不行,再考虑续订。

只填好单子递给邮局工作人员时,工作人员略微惊讶,问道,“大爷,这新杂志昨天才送来,我们才编的号,您怎么就知道了?”

他们可听说了,这是学校里的学生自己创办的,不少人笑话这群学生不自量力,还嘲笑根本卖不出去,只会给他们增添工作量呢,没想到今天就有了订阅。

“您不会是这班大学生的亲戚吧?”来支持刷销量的?工作人员又问道。

老教师只觉工作人员这话,跟污蔑他帮助学生考试作弊没什么两样!

于是,一拍柜台,怒斥道,“叫你们领导过来,我倒要问问他,你这是什么工作态度!我来订杂志,自然是觉得这杂志好,才愿意出钱,本人堂堂正正来,你怎么能红口白牙污蔑于我!”

老教师声音不小,引得周围办业务的人都看了过来,工作人员忙叫苦不迭,“哎呦,您这……我就随口问一句,怎么就成‘污蔑’了?”

而后,又是道歉又是安抚,快速给人办了订阅,双手奉上杂志和收据,赶紧把人送走,生怕人把领导招来。

见他改正态度不错,老教师才冷哼一声,拿上杂志转身离开柜台。

只在邮局大厅里就被人拦住了,一个带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笑问道,“老同志,我能看看您手上的杂志吗?”

老教师闻言,扶着老花镜上下打量着男人,警惕又疑惑。

中年男人忙解释道,“不瞒您说,我就有这点儿小爱好,但现在杂志复刊越来越多,还真不知道哪一份合口味,我买了许多试看,也就相中了两份。”

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电影杂志和一份科普杂志。

继续道,“我总不能每一本都买回来看吧,我的钱包也不允许呀,这不遇上您订了一份不一样的,就想借来瞧瞧。”

老教师闻言,大方地递上,他可不像小刘那小气鬼。

中年男人先打开目录一瞧,再翻了翻后面的,惊奇道,“作者都是f大的学生?”

老教师点头,“嗯,就是f大学生自主创办的,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中年男人打开一篇《红楼梦》的读后感,粗粗读了两个段落,便觉惊艳得很,其中看法与观点同他颇为相似,让他不禁产生了几分英雄所见略同的想法,就冲这篇文章,这份杂志也值一订!

因而,当即把杂志还给了老教师,并道了声谢,忙忙去柜台排队填单子去了。

工作人员一直盯着老教师呢,生怕给他找麻烦,因此看到了大厅里的一幕,又见中年男人一脸急切的模样,给人拿了杂志后,他低头看了一眼摞杂志的地方,喃喃道,“难不成真好看?”

于是,他打开了一本,悄悄放在桌子下,上班时间摸鱼看起来。

而心华书店中,则是不停接待到的大学生。

收银员不耐道,“你们到底是从哪儿得来的消息,我们真没这本书!”

一位男同学着急地掏出他随身带着的《班马》,快速翻到广告页,“你看,就是这儿,心华出版社。”

说着,还指向书店的书架道,“你们不也卖这本杂志吗?”

这些学生正是通过毕岩峰和王朝华到各大高校兜售,购买的《班马》,终于在上面看到了推理小说出版的死忠粉,就等买书回去收藏兼不知第几次再刷呢!

店员只能先将人安抚走,才通知领导和出版社联系,问问到底怎么回事儿,如果真有这本书,快送来呀!

他们倒不是操心书店赚不赚钱,而是一天被问个几十上百次,很烦!

领导电话确认,确实有这本书,便让出版社赶紧送货,出版社也觉莫名其妙。

领导知道《班马》杂志的来历,原也不在意的,现在被勾起了好奇心,便打开看了看,一瞧广告页上的推荐语和一长串名头落款,笑了笑又感叹道,“还挺会整花活儿!”

而忙碌中的江南等人一切不知,直到几天后,传达室的大爷提着一个白布口袋,主动找到她们,“几位同学,《班马》报社是不是你们?”

众人不解点头,“是的,大爷,有什么事儿吗?”

只见大爷一拍大腿,“哎呦,你们这好几个人,是一个都不往传达室去看?你们报社的信都快把我的小房间淹掉了!”

说着,打开口袋,里面是橡皮筋一捆一捆扎起来的信件。

大伙儿都震惊了,莫敏更是不可置信道,“大爷,这真全是我们的?!”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3-0823:53:11~2024-03-0923:56:4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啊哈是阿云大王10瓶;^o^周周2瓶;h、球球、米苏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