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八零之女主大嫂不干了 > 第 54 章 五天后,江南拎着...

第 54 章 五天后,江南拎着...(1/1)

目录
好书推荐:

八零之女主大嫂不干了第 54 章 五天后,江南拎着...

五天后,江南拎着行李回到学校,宿舍门大开,苏丹正在伏案工作,但宿舍里却有一台格格不入的收录机,呲呲拉拉地放着邓丽君的专辑。

这可不像苏丹的风格,江南进门前一敲,苏丹抬头,见是江南,脸上扬起笑意,嗔怪道,“我还以为谁呢?自家人还敲门!”

江南笑笑,这才发现她的下铺住了人,想来是学校安排了新舍友,收录机应该也是这位的。

江南便问,“新同学?”

苏丹心累地点头,“系里今年的新生,新生宿舍住不下,就往咱们这儿分了。”

江南挑眉一笑,看苏丹这表情,是个难伺候的主儿。

“还有工作?”江南往苏丹桌上的笔记本一瞟,但没仔细看。

她们上学期期末就知道苏丹有迎新生的工作,所以江南见她来得早也不意外。

又笑道,“我们又占你便宜了。”

苏丹每学期都是最先到学校的,一回来里里外外都会擦洗一遍,她们回回只管入住、收拾自己,省了不少力气。

苏丹先回了句“就是写点报告”,又说打扫是顺手的事儿,她又不是天天干之类的话。

两人正说着,新同学回来了,一个长相俏丽的二十岁出头女孩,头上两条骨辫,垂下来的部分往回折,用发带捆住,身上的衣服做得很贴身,彰显出发育得不错的身材,眼下正一手端着盆,一手扇着面前的空气,皱着脸抱怨道,“什么味儿?”

江南不用闻也知道,因此回道,“火车味儿。”

她在火车上住了五天,确实有味儿了,因此不再闲聊,跟苏丹说了一声,就收拾东西去澡堂洗澡。

洗澡回来,又将床单被套拆洗、晒了,才披散着未干的头发坐在书桌前给大姑和赵瑞写信。

只新舍友对她腌菜味儿换成满室的馨香又有意见了,“好劣质的香味!”

江南被突然打扰了写信的好心情,停下笔,不禁想这张床铺有什么魔咒不成,怎么分配来同学都是这副德性。

她回头,打量了会儿新舍友,笑问道,“知道沪市日化厂的地址吗?”

舍友莫名其妙,皱眉道,“我为什么要知道?”

“你可以写信告诉他们,他们厂子生产的洗发膏和香皂味道太劣质了,熏到了你的鼻子,让他们好好改进一下!”江南一本正经提议道。

那头,苏丹已经笑出了声。

这可是沪市最畅销的洗发膏和香皂,她们宿舍几乎都用的这家厂子生产的产品,不过个人香味取向不同。

江南这月季香皂味儿明明很淡雅,闻起来很舒服。

这新学妹偏要挑刺儿,不过,这两天,她也算基本摸清了这姑娘的性子,见到什么都习惯性挑刺,仿佛她选择的才是最好的,对外国的产品和文化都很是推崇,人倒是简单,没多深的心机,比沈悦之好太多了。

比如当下,明明和江南吵着嘴,见转过身的江南散着长期编辫子呈现大波浪卷的长发、吊带裙露着修长的脖颈和白皙起伏的峰峦,再加上漂亮艳丽的脸蛋儿,像极了港城杂志上的明星,她瞬间惊艳地说不出话写信提意见那么严重……”

这让江南蓄势待发的攻击瞬间被堵了回来,这算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欺负人了!

江南无奈地看向苏丹,苏丹闷笑,冲她摇摇头,无声道,“别跟她一般见识。”

江南只得回过头,继续写信。

第二天,吴慧、徐馨馨和杨玲相继返校,宿舍里仍然播放着那不知从哪儿翻录来的邓丽君专辑,三人跟江南一样稀奇,苏丹介绍了她们认识新舍友,因为不熟悉,几人礼貌问候了几句就过了。

哪知,等三人收拾打理好自己,在宿舍看书的看书、休息的休息,新舍友忍不住开始炫耀起她的收录机,“……这岛国产的收录机是我哥托人给我从南方带的,我说不要,他非带,要不是我喜欢邓丽君的歌儿,我都不想带来,太占地方了!”

江南几人听出她的小心思,都没接话,只有徐馨馨一边看文摘杂志,一边头也不抬直言道,“你喜欢邓丽君,这磁带也不买点儿好的,沈扬学长他们摊子上最次的十块钱三盘那种,音质也比你这好。”

徐馨馨到朋友宿舍欣赏过,还听她们抱怨沈扬学长和他朋友太黑了,拿空白磁带翻录的专辑也卖这么贵,如今看来,贵还是有贵的道理,同样是翻录,质量是有差别的。

徐馨馨的无心之语,可就让新舍友不服气了,站起身,洋洋说这是她哥给她从哪儿哪儿带回来的正版云云,和徐馨馨辩驳起来。

苏丹见状,闭眼揉了揉太阳穴,江南和身旁的吴慧笑得停不下来,反倒是杨玲一直盯着新舍友,若有所思。

两人正吵着,有人在门口敲门,是邓芳芳,来找江南和杨玲。

徐馨馨和新舍友阮如安这才停了下来,两人各哼一声,谁也不理谁。

江南起身给邓芳芳搬凳子倒水,邓芳芳却摆手拒绝,“我不坐了,就跟你们问两句话就走。”

江南点头,只见她递过来一份稿子,解释道,“你们报纸和校外的报社有联系是吧?能不能帮我找关系把这篇文章报道出去。”

江南翻开一瞧,是邓芳芳写的,质问有关部门个体劳动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具体政策什么时候下发,为什么国家支持个体经济,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仍然在打击他们。

江南没看完,一看开头言辞激烈,就知道出事了,忙问邓芳芳。

邓芳芳捂了捂眼睛,才道,“在你们报纸上打了广告后,生意好了很多,我妈和妹妹都很高兴,学校放假后,学校没生意,我们就在家附近摆,招了人眼,被举报了,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一来,把我家的摊子没收了,我爸也因为这事儿被工厂被开除了,我找人找单位申诉、解释都没能把摊子要回来,

所幸没没收我们这些日子赚的钱,我家还可以从头再来。

别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有个卖针头线脑的大嫂,货都是交一半定金赊来的,三天两头被没收,还不起货款,跳江了,人倒是救上了,但是肺部感染,本来就是家境困难才做个体户,如今又要花钱治病,更艰难了,

放假这一个多月,我到处投这篇文章,但都没得到回应,只能找你们帮忙看看。”

其实,她家的情况远没有她说的这么轻描淡写,父亲被开除后,每日在家责骂她害了家里,母亲和妹妹对于摆摊也生了畏惧之心,说什么也不愿再做了。

她没办法,只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不然她家就要饿死了。

还有千千万万如那位跳江大嫂家一般的家庭,他们明明在做国家允许的事情,为什么就这么费力,她不愿再看到这样的悲剧。

邓芳芳淡笑望着江南,补充道,“不成也没关系。”毕竟相关部门、每家知名报社她都找过、试过了,找到江南她们不过是广撒网而已。

江南告诉邓芳芳,“政策可能明年就下来了……”

她记得明年就可以注册工商营业执照了。

“可我们等不到明年了!”

邓芳芳打断她道,不管是邓家,还是那位大嫂家,没有旱涝保收的工作,又被盯上,什么都做不了,他们要断粮了。

“我的目的也不说非要明确的政策,我只想让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能分清什么是个体经济、什么是投机倒把,不要混为一谈,让我们暂时度过这个危机就可以。”

江南沉默了一瞬,应道,“那我就帮你试试,但不保证结果。”

她大概弄明白了,这是政策没有落在纸上,下面的执行部门仍在循旧例办事产生的矛盾,如果是相关部门问题,报社可能会有顾忌,不一定会帮忙。

邓芳芳笑道,“行,谢谢了,有你这句话就行。”

她说完,就告辞走了。

杨玲看着她的背影远去,欲言又止,只问江南,“找郝主编吗?”

江南点点头,“我去打个电话。”

说着就去了传达室,排了十多分钟队,给郝玫打了电话。

郝玫听了她的来意,直接道,“稿子你不用给我寄了,我们报社也收到了,内部正在开会研究到底要不要报道,毕竟这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只是现在还出结果,等有结果了,我通知你。”

江南仔细听了,确定郝玫并不是在敷衍她,才道了声谢,挂了电话。

回到宿舍,她告诉了杨玲电话结果,却忽觉哪里不对劲儿。

看了一圈,才发现从早响到晚的收录机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江南疑惑。

抬眼望去,却见新舍友挺直着腰背、高高抬着下巴,一副假装认真看书的模样,江南用眼神示意杨玲,这是怎么了?

杨玲摇头,不知道。

江南一出门,她就关掉了。

殊不知,阮如安听了江南和邓芳芳的对话,大受震撼,这是大学生应该关心的事儿吗?

她忽然感觉她的收录机跟这个“忧国忧民”的宿舍格格不入,默默关掉后,假装开始学习。

次日正式开学,江南进入大二学年,上完课后,跟杨玲一起去了办公室打扫卫生,准备投入新的工作。

新学期第一期报纸的主题,原本是上学期末随口定下了美食,只昨天见了邓芳芳后,江南和杨玲都默契地没再提美食相关的话题,两人有了相同的想法,只待说服莫敏。

果然,莫敏听她们一说,叹息一声,没说什么就同意了。

她们打算先将邓芳芳的文章放在《狂瞽》上预热,征集同学们评论、看法后,做一期特别刊,托郝玫帮她们往上送一送,结果如何,就看天意了,她们也尽力了。

只是这一期光邓芳芳的文章也不够版面,还要征稿的,而且报纸上的知青小说上学期已大结局,需要选一篇新的来补上。

“小说,就用我的吧。”杨玲从包里拿出稿子自荐道。

这可把江南和莫敏惊喜到了,捧着心道,“欧阳老师的大作完成了吗?”

她俩上学期就知道杨玲在构思新小说了,杨玲看她俩这搞怪模样,忍不住笑出声,而后又正色道,“是我姑姑的故事。”

不过,这次不是实名。

讲述的是以前特殊年代的特殊爱情故事。

她的姑姑与前姑父经组织介绍,结为夫妻,婚后因二人家庭背景、学识的巨大落差产生了种种矛盾,在这些矛盾或解决或激化的过程中相濡以沫、日久生情,而后革命期间,姑姑身为研究人员、成分又有问题,一形势所迫,二也为了保护丈夫孩子,主动离婚、断绝关系,平反归来,却见前夫组建新的幸福家庭,一切物是人非……

杨玲的文笔从不叫人失望,文章中姑姑的爱情通俗又崇高,女主角情深又洒脱,让人欲罢不能。

有了这篇文,又有“欧阳林林”的名头,她们下一期不缺热度了。

不过,还是不够,得再选一些内容。

三人又将目光投向最近时事,目前校外报纸热议的就是国企工厂改革试点和s口工业区的建设。

“校园报肯定会把重点投在这两件事上,咱们可以另辟蹊径。”莫敏说着,从包里拿出一张心华报,摆到江南和杨玲面前。

是s口工业区建设过程中,外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颁布了奖励机制,只是农民工每月拿一百多元奖金,戳了某些人的心和眼,觉得苦劳力不该拥有超过他们的工资,因此叫停了,如今工业区因为工程进度变慢,将事情闹大,奖励又恢复了。

“咱们就议一议这‘物质刺激,奖金挂帅’到底行不行得通,正好工厂改革也涉及按劳分配,两个一起,也算紧跟社会热点了!”莫敏神采奕奕道。

江南听了直感慨,“看来学姐假期里也没闲着,真是为咱们小报鞠躬尽瘁!”

杨玲完成了她的第二部大作,只有她除了确定个恋爱关系,一事无成,这样可不行!

莫敏见她耍宝,笑着睨了一眼,“可别,经不起夸!”

江南和杨玲俱是一笑。

江南垂眸,看了看邓芳芳的文章,又想起要去南方的赵瑞,她也该挣钱了!

对于莫敏的提议,两人自然没有意见,于是开始征稿工作。

几天后,她们收到的稿件比上学期多两倍,高质量的也不在少数,三人蹙眉面面相觑,这可不正常。

于是,莫敏放下手中工作,挑了几封信件,出了办公室。

只一个小时后回来,笑容满面,“你们绝对猜不到什么原因!”

说着,莫敏将带出去的稿件,豪气洒在办公桌上,握拳敲桌道,“咱们的报纸名望超过校园报了!”

而后,莫敏给江南和杨玲讲解了她了解到的情况,“咱们上学期期末不是给所有人补了稿费吗?这些同学认为,如今的咱们已经和校园报并驾齐驱了,甚至我们拥有校园报没有的校外渠道,相较之下,不论是为了钱还是名,都远胜校园报一筹。”

如今的《狂瞽》可是在沪市各大高校内都有售,一旦被选中,可能名利双收。

江南和杨玲听了,露出笑容。

“不过,咱们这算是跟校园报对上了吧?”杨玲斗志满满道。

她犹记得校园报到团委说她们“哗众取宠”,让团委批评、限制她们的事,如今,《狂瞽》把校园报的供稿人都捞了大半过来,校园报岂可善罢甘休。

“应该是杠上了。”江南笑着肯定道。

果然《狂瞽》新一期发行后,热议有。

个体经济本就讨论过一轮,大家理解并热议过,如今关注度在于打击办的工作方式上,f大的同学们毕业后都是要进入各部门工作的,对打击办各有各的看法,有人认为僵化、不知变通;有人认为情有可原,毕竟眼下无法可依,不循旧例,出了事儿谁也担不起责任。

当然,也有个别头脑不清醒的人何不食肉糜,指责邓芳芳一个大学生,为什么要自甘堕落去做个体户、还发表这样指责组织的文章云云。

不过这样的论调,在邓芳芳公布她的家庭情况后,很快被压了下去。

再就是吃大锅饭和奖金刺激的事儿,就看评论者带入的是谁的视角。

自视甚高者,一瞧大学生工资居然只是农民工的一半,便叫嚣着工资应该按照贡献度来额定,只出苦力不用思考的农民工何德何能拿这么多奖金;而能力突出者,则认为多劳多得,理所应当,且奖金挂帅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是事实。

双方各执一词,各种伟人名人语录、思想拉出来拼得你来我往。

江南三人自然乐见其成,每天都在选稿中忙碌度过。

而麻烦也在这时找上门了,团委约见了她们三人。

校园报提出异议,《狂瞽》已朝着资产阶级报纸一去不复返,他们建议要么《狂瞽》将所有校外渠道断掉,专心为f大师生做一份娱乐报纸;要么废掉校报刊号,让她们自去做私报,别顶着f大的名声为自己谋取私利!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3-0223:00:29~2024-03-0321:59: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94550瓶;mingtio20瓶;今天吃啥、happyfh00710瓶;筵青碑9瓶;努力不熬夜不秃头7瓶;安之一6瓶;胖胖妈5瓶;湘灵鼓瑟、林尔、eh、安了、md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五天后,江南拎着行李回到学校,宿舍门大开,苏丹正在伏案工作,但宿舍里却有一台格格不入的收录机,呲呲拉拉地放着邓丽君的专辑。

这可不像苏丹的风格,江南进门前一敲,苏丹抬头,见是江南,脸上扬起笑意,嗔怪道,“我还以为谁呢?自家人还敲门!”

江南笑笑,这才发现她的下铺住了人,想来是学校安排了新舍友,收录机应该也是这位的。

江南便问,“新同学?”

苏丹心累地点头,“系里今年的新生,新生宿舍住不下,就往咱们这儿分了。”

江南挑眉一笑,看苏丹这表情,是个难伺候的主儿。

“还有工作?”江南往苏丹桌上的笔记本一瞟,但没仔细看。

她们上学期期末就知道苏丹有迎新生的工作,所以江南见她来得早也不意外。

又笑道,“我们又占你便宜了。”

苏丹每学期都是最先到学校的,一回来里里外外都会擦洗一遍,她们回回只管入住、收拾自己,省了不少力气。

苏丹先回了句“就是写点报告”,又说打扫是顺手的事儿,她又不是天天干之类的话。

两人正说着,新同学回来了,一个长相俏丽的二十岁出头女孩,头上两条骨辫,垂下来的部分往回折,用发带捆住,身上的衣服做得很贴身,彰显出发育得不错的身材,眼下正一手端着盆,一手扇着面前的空气,皱着脸抱怨道,“什么味儿?”

江南不用闻也知道,因此回道,“火车味儿。”

她在火车上住了五天,确实有味儿了,因此不再闲聊,跟苏丹说了一声,就收拾东西去澡堂洗澡。

洗澡回来,又将床单被套拆洗、晒了,才披散着未干的头发坐在书桌前给大姑和赵瑞写信。

只新舍友对她腌菜味儿换成满室的馨香又有意见了,“好劣质的香味!”

江南被突然打扰了写信的好心情,停下笔,不禁想这张床铺有什么魔咒不成,怎么分配来同学都是这副德性。

她回头,打量了会儿新舍友,笑问道,“知道沪市日化厂的地址吗?”

舍友莫名其妙,皱眉道,“我为什么要知道?”

“你可以写信告诉他们,他们厂子生产的洗发膏和香皂味道太劣质了,熏到了你的鼻子,让他们好好改进一下!”江南一本正经提议道。

那头,苏丹已经笑出了声。

这可是沪市最畅销的洗发膏和香皂,她们宿舍几乎都用的这家厂子生产的产品,不过个人香味取向不同。

江南这月季香皂味儿明明很淡雅,闻起来很舒服。

这新学妹偏要挑刺儿,不过,这两天,她也算基本摸清了这姑娘的性子,见到什么都习惯性挑刺,仿佛她选择的才是最好的,对外国的产品和文化都很是推崇,人倒是简单,没多深的心机,比沈悦之好太多了。

比如当下,明明和江南吵着嘴,见转过身的江南散着长期编辫子呈现大波浪卷的长发、吊带裙露着修长的脖颈和白皙起伏的峰峦,再加上漂亮艳丽的脸蛋儿,像极了港城杂志上的明星,她瞬间惊艳地说不出话写信提意见那么严重……”

这让江南蓄势待发的攻击瞬间被堵了回来,这算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欺负人了!

江南无奈地看向苏丹,苏丹闷笑,冲她摇摇头,无声道,“别跟她一般见识。”

江南只得回过头,继续写信。

第二天,吴慧、徐馨馨和杨玲相继返校,宿舍里仍然播放着那不知从哪儿翻录来的邓丽君专辑,三人跟江南一样稀奇,苏丹介绍了她们认识新舍友,因为不熟悉,几人礼貌问候了几句就过了。

哪知,等三人收拾打理好自己,在宿舍看书的看书、休息的休息,新舍友忍不住开始炫耀起她的收录机,“……这岛国产的收录机是我哥托人给我从南方带的,我说不要,他非带,要不是我喜欢邓丽君的歌儿,我都不想带来,太占地方了!”

江南几人听出她的小心思,都没接话,只有徐馨馨一边看文摘杂志,一边头也不抬直言道,“你喜欢邓丽君,这磁带也不买点儿好的,沈扬学长他们摊子上最次的十块钱三盘那种,音质也比你这好。”

徐馨馨到朋友宿舍欣赏过,还听她们抱怨沈扬学长和他朋友太黑了,拿空白磁带翻录的专辑也卖这么贵,如今看来,贵还是有贵的道理,同样是翻录,质量是有差别的。

徐馨馨的无心之语,可就让新舍友不服气了,站起身,洋洋说这是她哥给她从哪儿哪儿带回来的正版云云,和徐馨馨辩驳起来。

苏丹见状,闭眼揉了揉太阳穴,江南和身旁的吴慧笑得停不下来,反倒是杨玲一直盯着新舍友,若有所思。

两人正吵着,有人在门口敲门,是邓芳芳,来找江南和杨玲。

徐馨馨和新舍友阮如安这才停了下来,两人各哼一声,谁也不理谁。

江南起身给邓芳芳搬凳子倒水,邓芳芳却摆手拒绝,“我不坐了,就跟你们问两句话就走。”

江南点头,只见她递过来一份稿子,解释道,“你们报纸和校外的报社有联系是吧?能不能帮我找关系把这篇文章报道出去。”

江南翻开一瞧,是邓芳芳写的,质问有关部门个体劳动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具体政策什么时候下发,为什么国家支持个体经济,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仍然在打击他们。

江南没看完,一看开头言辞激烈,就知道出事了,忙问邓芳芳。

邓芳芳捂了捂眼睛,才道,“在你们报纸上打了广告后,生意好了很多,我妈和妹妹都很高兴,学校放假后,学校没生意,我们就在家附近摆,招了人眼,被举报了,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一来,把我家的摊子没收了,我爸也因为这事儿被工厂被开除了,我找人找单位申诉、解释都没能把摊子要回来,

所幸没没收我们这些日子赚的钱,我家还可以从头再来。

别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有个卖针头线脑的大嫂,货都是交一半定金赊来的,三天两头被没收,还不起货款,跳江了,人倒是救上了,但是肺部感染,本来就是家境困难才做个体户,如今又要花钱治病,更艰难了,

放假这一个多月,我到处投这篇文章,但都没得到回应,只能找你们帮忙看看。”

其实,她家的情况远没有她说的这么轻描淡写,父亲被开除后,每日在家责骂她害了家里,母亲和妹妹对于摆摊也生了畏惧之心,说什么也不愿再做了。

她没办法,只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不然她家就要饿死了。

还有千千万万如那位跳江大嫂家一般的家庭,他们明明在做国家允许的事情,为什么就这么费力,她不愿再看到这样的悲剧。

邓芳芳淡笑望着江南,补充道,“不成也没关系。”毕竟相关部门、每家知名报社她都找过、试过了,找到江南她们不过是广撒网而已。

江南告诉邓芳芳,“政策可能明年就下来了……”

她记得明年就可以注册工商营业执照了。

“可我们等不到明年了!”

邓芳芳打断她道,不管是邓家,还是那位大嫂家,没有旱涝保收的工作,又被盯上,什么都做不了,他们要断粮了。

“我的目的也不说非要明确的政策,我只想让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能分清什么是个体经济、什么是投机倒把,不要混为一谈,让我们暂时度过这个危机就可以。”

江南沉默了一瞬,应道,“那我就帮你试试,但不保证结果。”

她大概弄明白了,这是政策没有落在纸上,下面的执行部门仍在循旧例办事产生的矛盾,如果是相关部门问题,报社可能会有顾忌,不一定会帮忙。

邓芳芳笑道,“行,谢谢了,有你这句话就行。”

她说完,就告辞走了。

杨玲看着她的背影远去,欲言又止,只问江南,“找郝主编吗?”

江南点点头,“我去打个电话。”

说着就去了传达室,排了十多分钟队,给郝玫打了电话。

郝玫听了她的来意,直接道,“稿子你不用给我寄了,我们报社也收到了,内部正在开会研究到底要不要报道,毕竟这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只是现在还出结果,等有结果了,我通知你。”

江南仔细听了,确定郝玫并不是在敷衍她,才道了声谢,挂了电话。

回到宿舍,她告诉了杨玲电话结果,却忽觉哪里不对劲儿。

看了一圈,才发现从早响到晚的收录机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江南疑惑。

抬眼望去,却见新舍友挺直着腰背、高高抬着下巴,一副假装认真看书的模样,江南用眼神示意杨玲,这是怎么了?

杨玲摇头,不知道。

江南一出门,她就关掉了。

殊不知,阮如安听了江南和邓芳芳的对话,大受震撼,这是大学生应该关心的事儿吗?

她忽然感觉她的收录机跟这个“忧国忧民”的宿舍格格不入,默默关掉后,假装开始学习。

次日正式开学,江南进入大二学年,上完课后,跟杨玲一起去了办公室打扫卫生,准备投入新的工作。

新学期第一期报纸的主题,原本是上学期末随口定下了美食,只昨天见了邓芳芳后,江南和杨玲都默契地没再提美食相关的话题,两人有了相同的想法,只待说服莫敏。

果然,莫敏听她们一说,叹息一声,没说什么就同意了。

她们打算先将邓芳芳的文章放在《狂瞽》上预热,征集同学们评论、看法后,做一期特别刊,托郝玫帮她们往上送一送,结果如何,就看天意了,她们也尽力了。

只是这一期光邓芳芳的文章也不够版面,还要征稿的,而且报纸上的知青小说上学期已大结局,需要选一篇新的来补上。

“小说,就用我的吧。”杨玲从包里拿出稿子自荐道。

这可把江南和莫敏惊喜到了,捧着心道,“欧阳老师的大作完成了吗?”

她俩上学期就知道杨玲在构思新小说了,杨玲看她俩这搞怪模样,忍不住笑出声,而后又正色道,“是我姑姑的故事。”

不过,这次不是实名。

讲述的是以前特殊年代的特殊爱情故事。

她的姑姑与前姑父经组织介绍,结为夫妻,婚后因二人家庭背景、学识的巨大落差产生了种种矛盾,在这些矛盾或解决或激化的过程中相濡以沫、日久生情,而后革命期间,姑姑身为研究人员、成分又有问题,一形势所迫,二也为了保护丈夫孩子,主动离婚、断绝关系,平反归来,却见前夫组建新的幸福家庭,一切物是人非……

杨玲的文笔从不叫人失望,文章中姑姑的爱情通俗又崇高,女主角情深又洒脱,让人欲罢不能。

有了这篇文,又有“欧阳林林”的名头,她们下一期不缺热度了。

不过,还是不够,得再选一些内容。

三人又将目光投向最近时事,目前校外报纸热议的就是国企工厂改革试点和s口工业区的建设。

“校园报肯定会把重点投在这两件事上,咱们可以另辟蹊径。”莫敏说着,从包里拿出一张心华报,摆到江南和杨玲面前。

是s口工业区建设过程中,外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颁布了奖励机制,只是农民工每月拿一百多元奖金,戳了某些人的心和眼,觉得苦劳力不该拥有超过他们的工资,因此叫停了,如今工业区因为工程进度变慢,将事情闹大,奖励又恢复了。

“咱们就议一议这‘物质刺激,奖金挂帅’到底行不行得通,正好工厂改革也涉及按劳分配,两个一起,也算紧跟社会热点了!”莫敏神采奕奕道。

江南听了直感慨,“看来学姐假期里也没闲着,真是为咱们小报鞠躬尽瘁!”

杨玲完成了她的第二部大作,只有她除了确定个恋爱关系,一事无成,这样可不行!

莫敏见她耍宝,笑着睨了一眼,“可别,经不起夸!”

江南和杨玲俱是一笑。

江南垂眸,看了看邓芳芳的文章,又想起要去南方的赵瑞,她也该挣钱了!

对于莫敏的提议,两人自然没有意见,于是开始征稿工作。

几天后,她们收到的稿件比上学期多两倍,高质量的也不在少数,三人蹙眉面面相觑,这可不正常。

于是,莫敏放下手中工作,挑了几封信件,出了办公室。

只一个小时后回来,笑容满面,“你们绝对猜不到什么原因!”

说着,莫敏将带出去的稿件,豪气洒在办公桌上,握拳敲桌道,“咱们的报纸名望超过校园报了!”

而后,莫敏给江南和杨玲讲解了她了解到的情况,“咱们上学期期末不是给所有人补了稿费吗?这些同学认为,如今的咱们已经和校园报并驾齐驱了,甚至我们拥有校园报没有的校外渠道,相较之下,不论是为了钱还是名,都远胜校园报一筹。”

如今的《狂瞽》可是在沪市各大高校内都有售,一旦被选中,可能名利双收。

江南和杨玲听了,露出笑容。

“不过,咱们这算是跟校园报对上了吧?”杨玲斗志满满道。

她犹记得校园报到团委说她们“哗众取宠”,让团委批评、限制她们的事,如今,《狂瞽》把校园报的供稿人都捞了大半过来,校园报岂可善罢甘休。

“应该是杠上了。”江南笑着肯定道。

果然《狂瞽》新一期发行后,热议有。

个体经济本就讨论过一轮,大家理解并热议过,如今关注度在于打击办的工作方式上,f大的同学们毕业后都是要进入各部门工作的,对打击办各有各的看法,有人认为僵化、不知变通;有人认为情有可原,毕竟眼下无法可依,不循旧例,出了事儿谁也担不起责任。

当然,也有个别头脑不清醒的人何不食肉糜,指责邓芳芳一个大学生,为什么要自甘堕落去做个体户、还发表这样指责组织的文章云云。

不过这样的论调,在邓芳芳公布她的家庭情况后,很快被压了下去。

再就是吃大锅饭和奖金刺激的事儿,就看评论者带入的是谁的视角。

自视甚高者,一瞧大学生工资居然只是农民工的一半,便叫嚣着工资应该按照贡献度来额定,只出苦力不用思考的农民工何德何能拿这么多奖金;而能力突出者,则认为多劳多得,理所应当,且奖金挂帅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是事实。

双方各执一词,各种伟人名人语录、思想拉出来拼得你来我往。

江南三人自然乐见其成,每天都在选稿中忙碌度过。

而麻烦也在这时找上门了,团委约见了她们三人。

校园报提出异议,《狂瞽》已朝着资产阶级报纸一去不复返,他们建议要么《狂瞽》将所有校外渠道断掉,专心为f大师生做一份娱乐报纸;要么废掉校报刊号,让她们自去做私报,别顶着f大的名声为自己谋取私利!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3-0223:00:29~2024-03-0321:59: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94550瓶;mingtio20瓶;今天吃啥、happyfh00710瓶;筵青碑9瓶;努力不熬夜不秃头7瓶;安之一6瓶;胖胖妈5瓶;湘灵鼓瑟、林尔、eh、安了、md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