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八零之女主大嫂不干了 > 第 51 章 六月后,随着程怡...

第 51 章 六月后,随着程怡...(1/1)

目录
好书推荐:

八零之女主大嫂不干了第 51 章 六月后,随着程怡...

六月后,随着程怡心、黑中介判刑,刘慧莲免职,江南遭受诬告之事的阴霾逐渐散去。

当然,这案子也有处理得不完美之处,那位收了钱将病历单带进宿舍楼的女生,至今没找到。

黑中介当时随意找的人,本身就记不大清,他所描述的长相又很大众化,随意找十个女同学,其中三四个人都符合,学校不希望事情扩大化,因此不可能让学生们排着队一个个让他辨认,在同江南商议后,这事儿就算了。

但学校组织各系各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通报了江南案例中这位不知名女同学的助纣为虐行为,劝诫其他同学行事要恪守底线、明辩是非,又通过各班辅导员之口告诉那位女同学,江南和学校不会再追究,是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希望下地再面临同样选择时,她能站到正确的一方。

此时此刻,全校同学们才知道此次诬告事件的背后有如此阴谋,俱是哗然的同时,纷纷猜测那位作恶的女同学是哪一位。

只学校不让寻根究底,大家也就说说罢了。

这件事就算彻底了结了,江南的校园生活恢复了平静,继续学习、工作。

原本江南三人定下第六期广告位要用获得出版机会,不想,有人找上门要登广告。

一位名叫邓芳芳的数学系女同学,她是沪市本地人,看过沈扬和毕岩峰的事迹后,受到启发,和没有工作的母亲妹妹一起在学校附近摆了个馄饨摊子,原以为靠近租书摊,前去租书的同学们饿了,兴许会想来一碗,带动她们的生意。

没想到,她低估了同学们的爱书程度,租一摞书,从肚脐眼顶到下巴颏,眼都不眨,却不舍得花钱买一碗馄饨。

所以,邓芳芳才想来打广告,让校内更多同学知道她家的摊子。

江南没有直接应下这单生意,反而提出,“我们可以先尝尝再决定吗?”

吃食和租书不一样,她们得对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和《狂瞽》的名誉负责,需要考察过卫生条件和味道,才能决定要不要刊登。

江南将这想法告诉邓芳芳,邓芳芳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只道,“小本经营,概不赊账。”

江南三人起初听了还没反应过来,一会儿子后,才哭笑不得道,“这是当然!”

她们不是想借机白吃白喝。

于是,下午课后,四人约着出了校门去邓家的摊子,这出来一看,才发现这条街大变样了,多了些各式各样的小摊小贩,吃食也有两三家。

江南她们到邓家摊子后,邓妈妈和邓妹妹有些局促,生怕让邓芳芳丢人,邓芳芳反而不在意,安慰她们道,“等她们吃完回去,会有更多的人冲着‘数学系邓芳芳’的名头来吃,咱们能藏到什么时候?用不着,妈、二妹,给她们来三碗。”

说着,她自己也放下书包、系上围裙洗手帮忙,又向江南三人道,“今天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我们老邓家的独门秘方!”

三人都被她逗笑了,江南仔细看了邓家改装的三轮车摊子,虽然车子破旧,炉子、厨具也看得出来用了些年头,但很干净,摆放也很整齐,邓家母女虽然见到她们有些许紧张,但是手上动作熟练。

很快便端上来三碗,江南三人尝了一口,都睁大了眼睛。

汤很鲜美,馄饨皮薄劲道,虽然馅里肉不多,但馅料调制的味道很好,总的来说,很惊艳。

而且一碗十二个,有粮票就一毛二,没有一毛三,价格也很公道。

江南三人对视一眼,彻底没意见了,当即达成合作。

等她们吃完,邓妈妈不打算收钱,却被邓芳芳拦住,“她们还挣咱们的钱呢!”

江南三人都笑了,帮着劝道,“是啊,阿姨,不能让您亏本了。”

而后几人折返回学校,莫敏看着另外几个吃食摊子道,“还是太少了,不管是这样的摊子,还有饭店都是,否则,咱们下一期可以征一期美食稿。”

杨玲听了,笑道,“学姐忘了,咱们下个月要休刊了。”

七月中旬期末考,所以团委规定必须休刊,一心搞学习。

江南也兴致昂扬地看着两边的摊子,“咱们可以下学期搞,相信到那个时候,做生意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莫敏很是赞同,于是,她们下下一期的主题就定下了。

回到办公室,江南拟了合同,又登记下了广告需要的信息,比如馄饨摊的名字、固定摆摊地址、营业时间、价格等等。

江南写好后,邓芳芳还提出要求,要将馄饨摊属于“数学系七八级邓芳芳”的消息也登上去。

江南惊讶,她以为邓芳芳和她妈妈妹妹那样说是安慰人,不想她来真的。

这个时期个体户的地位别说跟后世比,就是跟仍旧受歧视的八十年代中后期,也是云泥之别,毕岩峰且能说是迫于生计,邓芳芳一个大学生,没经历过后世的好时代,居然不惧别人的眼光。

江南是佩服的。

只听邓芳芳无所谓道,“饭都吃不饱了,哪儿还有心思在意这些有的没的。”

说着,掏出了两块五毛钱。

江南给她开了收据。

如今,她们的报纸依旧还是校内只出二百五十份,邓家的摊子就摆在学校门口,《狂瞽》批发给毕岩峰到别的学校卖的量,就不收她的广告费了。

邓芳芳接过收据,郑重地跟江南三人道谢,“没有你们的报纸,我还走不出这一步呢!”

她家里孩子多,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厂里干苦力,每月二十多块工资,母亲天天接零活补贴家用,眼睛都熬花了。

那几年她在乡下给家里寄粮食,如今在学校勒紧裤腰带省补助金,不过杯水车薪,直到她看到了沈扬学长的文章,仔细算过他们的利润后,觉得个体户很有赚头,才决定搏一把。

江南闻言笑道,“这声谢我们可担不起,你谢沈扬学长和毕岩峰吧。”

几人相视一笑,又客套了几句,送走了邓芳芳,然后开始制作第六期。

这一期的主题内容是马鹏飞学长的两篇金庸小说读后感。

也不知毕岩峰从哪儿弄进,一本不少的弄了两套来,学校里一下子风靡起来,马鹏飞看过之后极为喜欢,主动找上他们供稿,省了江南三人选题选稿好大的事儿。

有耳闻的同学也灵感爆发,投了好几篇来,她们又选了两篇精彩的,凑足一个版面。

这一期报纸制作发行后,又给沈扬和毕岩峰涨了一波生意。

一周后,《雅意》的编辑,也就是上回跟着郝玫一起来过的小年轻,来送下一期的稿酬和劳务费。

江南点稿费的时候发现不止靡靡之音的,个体户和武侠小说两期的文章和评论也选上了!

江南奇怪问道,“这些跟你们杂志主旨不搭吧?”

小年轻笑道,“合作的第一期售完后,我们做过调研,虽然女同志们对于时尚类的话题很感兴趣,但也好奇f大学生的生活和关注的内容,所以不独女性需求也可以。”

江南了解了,没再多问,反正选稿增多,这对她们来说是好事。

而后又点了劳务费,《雅意》这个月居然要增印至五千本,看来是找对方向了。

江南恭喜了他们,又送走小年轻后,照样一人分了十块,而后将这两个多月挣到的钱算了算,有四十多块,开始给不能在外发表的文章分发稿费。

看着这些同学高兴的笑脸,江南不禁感慨,她们的报纸也走上正轨了。

进入七月后,报纸工作暂停,三人专心复习、考试。

然后,收拾行李回家。

这回不用像寒假时赶春节那般,江南慢慢悠悠坐火车回了安城,也没通知李旭来接,在火车站附近吃了饭,自己走路回去。

回到家,大人没下工,建设和爱红也不在家,江南就自己挑了水、烧水洗澡,正准备做饭,就听院里有动静。

她警惕地一把拿起火钳,出门来看,只见是她二嫂。

她二嫂也一脸警惕,估计以为家里进贼了,结果两人一照面,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二嫂惊喜又嗔怪道,“你回来怎么不告诉家里,好让老三去接你!”

江南松了松硌手的火钳,笑道,“没急事,我就慢慢走回来了,省得小旭再跑一趟。”

又奇怪问二嫂,“二嫂,你怎么回来这么早?”还不到下工时间。

只见二嫂草帽一摘,开始打水洗手,“今天要摘西红柿,我提前回来做饭,等爸妈你二哥他们下工,一家子吃了,趁天没黑好干活。”

江南点点头,知道情况后跟她一起忙活起来。

大姑一家回来,见到她也很惊喜,边拉着她问在学校里的近况,边教训她不让李旭去接,“再出上回那事儿怎么办?”

说的她是被黑二手下劫持那回。

江南笑道,“那不是已经枪毙的枪毙,坐牢的坐牢了吗?”

李旭在信里告诉过她,就连逃窜的那几个也抓住了,她才敢自己回来的。

江大姑这才没话了,一家人抓紧时间吃了饭,往自留地里去,江南也换了身耐脏的旧衣服要跟着去,江大姑忙拦住,“这么多人,用不着你。”

江南坚持,“大姑,您要让我在这个家闲着吃干饭吗?”

江大姑摇摇头,点点她的脑袋,“有福不会享。”

江南这才高兴跟着去了,其实二分地不大,李家用不了这么多人,江大姑就指挥李昶和李旭去给赵瑞帮忙。

赵母不能劳累,赵瑞肯定不会让她下地,一个人还不知道干到什么时候去,他们家得了赵瑞的利,不能干看着。

李昶一听没意见,抬腿就准备走,李旭却闹妖了,“妈,让我姐跟我一起去呗,留二哥在这给你们挑担子,不然您看你们这老的老、力气小的力气小,万一……”

李旭还没说完,江大姑就从地上捡起一块土坷垃砸过去,“谁老了?万一什么万一!”

李旭连忙闪开,耍宝道,“好好好,您不老您不老,是我怕你们闪了腰!”

江南跟着一笑,知道大姑不让她去,是怕她不乐意或者被人说闲话,江南无所谓,所以跟江大姑道,“大姑,让二哥留下吧,不然咱们两个人提箩筐也不好走。”

这年头的大棚很矮,人进去都得弯着腰,二分地又小,西红柿树苗种得挤,如果二哥不在,他们两个人提一筐西红柿,确实不好进出。

江大姑见她没意见,也就不再劝,挥手让他们去了。

赵瑞知道李旭会来帮他,但没想到江南也跟来了。

下工的时候,路过李家,他倒是听见她和李家人说话,知道她放暑假了。

“回来了。”他道。

江南回道,“是啊。”

明明是挺普通的对话,但江南总觉得怪怪的。

只天渐渐暗下来,他们没时间浪费,必须抓紧干活了,于是江南不再多想,叫上李旭,开始干活。

她小时候也没少干农活,虽然多年不干了,动作依旧麻利。

三人赶在天完全黑下来前,将西红柿摘完,装在板车上,往回拉。

路上,遇见了在外乘凉闲聊的村里人。

诸人看着这满满一车西红柿,哪有不羡慕的。

去年,村里人还笑话赵瑞和李旭瞎折腾,今年赵瑞弄了大棚回来,送给队上,让大队安排抽签,抽到就安装,有那抽到嫌麻烦的,干脆让给了别人。

没想到,今年跟着赵瑞学种西红柿的人家,第一茬就挣了三十多块,如今,第二茬也丰收了,村里人才知道大棚和种菜这么容易挣钱。

想让赵瑞再去弄一些第一批是人家给的实验材料,第二批就要自个儿掏腰包了。

要钱?那还装什么,村里人挥挥手散了,当然也有脑子不清楚,怨恨赵瑞不肯帮忙。

这不……

“哟,赵瑞,什么时候媳妇都领地里干活了,也不请我们喝杯喜酒,挣那么多钱不花留着生仔吗?”

这是赵瑞一位远房堂叔家的儿媳妇,眼热地嘲讽道。

江南好好走着,不想麻烦突然找上头。

她也不怵,看着那人笑道,“嫂子,我是李旭的表姐,我记得你认识我呀。这天都还没黑透就能把人认错了,我看你这眼睛多少有点儿问题,可得早点去医院瞧瞧,免得哪天看不清,栽我的柴刀上就麻烦了!”

江南不信石栗大队还有人不知道她柴刀的威名。

果然见人讪讪,声音也小了很多,“有本事,你来试试!”

这怂气模样惹得看热闹的人一笑,赵瑞见旁人没误会,也不会给江南造成困扰,就没再说话,继续拉着车回家去。

江南也没放在心上,不过这都是她和赵瑞第几次被凑一起了。

次日一早,赵瑞和李旭要去送西红柿,江南跟他们坐驴车去看程皓。

才上板车,赵瑞给她递了个装着稻草的口袋当坐垫,“车板不光滑,小心衣服勾坏了。”

江南感慨他的细心,真心实意道,“谢谢,也感谢你上次的帮忙。”

昨天忙着干活,她没来得及当面道谢。

赵瑞拉着缰绳,垂眸笑道,“小事,不用老记挂着,你买的那些补品尽够了。”

这话,江南就不信了,只承诺道,“有我能帮得上忙的地方,一定开口。”

赵瑞无奈,抬眼看她笑说,“好,我记得了。”

两人你来我往,又打了一番李旭看不懂的谜语,李旭摆出一副调侃的表情问两人,让江南含糊过去了。

事情已经解决了,就不用说出来让家里人担心了,江南是这样想的。

李旭见她不想说,也不强求,只等事后问他瑞哥。

又继续方才的勾衣服话题,正想给江南夸赞两句赵瑞的细心及贴心,是个好男人时,看见江南洗得发白的蓝色斜条纹半身裙,才意识到,“姐,你是不是好长时间没做新衣服了?好像来来回回就这几身。”

江南低头看了看她自己,笑道,“又没坏,能穿就行。”

上学期,她进得少出得多,更没心思做了。

赵瑞听了姐弟俩的对话,则用眼角瞥了一眼,忽想起那天在医院里见的那条新裙子和窈窕的身影,眼睛一直望着前方的路,没有回头。

到了城里,赵瑞和李旭去送西红柿,江南在公交车站下了车,去接程皓。

到了程家院里,江南还是用糖找了一个小朋友去叫程皓。

抬头却见程母站在窗口,看着她的眼神像是要杀人一般,憎恨毫不掩饰。

江南冲她莞尔一笑,做坏事的是程怡心,她有什么好怕的。

没等两分钟,没心没肺的程皓出来了,拽着她的手、催促她快走,江南又冲程母一笑,转头带着程皓走了。

路上,程皓主动提出他想去工人俱乐部,那边公园里新弄了好多儿童娱乐设施,又有小孩一起玩,程登临带他去过一次,他还想去。

江南自然没意见,看着他玩得满头大汗,才带着他去吃饭,还是上回那家西餐厅。

进门后,又遇熟人,却不是江南,而是程皓。

“皓皓?”只听有人惊讶唤道。

江南循声望去,只见一位漂亮有气质的女同志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两人惊喜地看着程皓,小女孩也开口唤道,“皓皓哥哥。”

程皓似乎挺无奈的,回了一声,“瞿阿姨、盈盈妹妹。”

江南听到这个姓,恍然大悟,原来是她?

仔细一打量,单看这长相气质,确实有做白月光的潜质。

二人互相知道对方的身份,也没有认识的必要,江南就跟人点点头,带着程皓走了。

只听后面的小女孩奇怪问她妈妈,“妈妈,今天皓皓哥哥不跟我们一起吃吗?”

江南一脸好笑的表情看着烦恼的程皓,只听程皓道,“我爸带我出来玩,总会遇上她们。”

没想到今天换了他妈,还能遇上,好烦哦!

江南笑笑没说话,让他点了餐。

只没多大会儿,她的熟人也来了。

李旭、赵瑞和上次那个男人。

男人见到程皓母子也很惊讶,主动过来打招呼,“又是你呀,小伙子,咱们真是有缘呐!”

江南无语地看着李旭和赵瑞,这才分开多久,又遇上了。

两人也意外。

而程皓已经不太记得那个男人,面露迷惑,男人见状,笑出了声,“不记得我,总记得你后爹吧?”

说着,手往后指了指。

那头,瞿思君听到这话,瞳孔缩了缩,直直看向那个所谓的“后爹”。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2-2822:05:46~2024-02-2923:52: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安了、70704441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拒绝熬夜20瓶;maiiii、疯狂rabbit10瓶;行云、daydayup5瓶;安了3瓶;一一一、pufferfish、md、打酱油的小丸子、球球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六月后,随着程怡心、黑中介判刑,刘慧莲免职,江南遭受诬告之事的阴霾逐渐散去。

当然,这案子也有处理得不完美之处,那位收了钱将病历单带进宿舍楼的女生,至今没找到。

黑中介当时随意找的人,本身就记不大清,他所描述的长相又很大众化,随意找十个女同学,其中三四个人都符合,学校不希望事情扩大化,因此不可能让学生们排着队一个个让他辨认,在同江南商议后,这事儿就算了。

但学校组织各系各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通报了江南案例中这位不知名女同学的助纣为虐行为,劝诫其他同学行事要恪守底线、明辩是非,又通过各班辅导员之口告诉那位女同学,江南和学校不会再追究,是给她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希望下地再面临同样选择时,她能站到正确的一方。

此时此刻,全校同学们才知道此次诬告事件的背后有如此阴谋,俱是哗然的同时,纷纷猜测那位作恶的女同学是哪一位。

只学校不让寻根究底,大家也就说说罢了。

这件事就算彻底了结了,江南的校园生活恢复了平静,继续学习、工作。

原本江南三人定下第六期广告位要用获得出版机会,不想,有人找上门要登广告。

一位名叫邓芳芳的数学系女同学,她是沪市本地人,看过沈扬和毕岩峰的事迹后,受到启发,和没有工作的母亲妹妹一起在学校附近摆了个馄饨摊子,原以为靠近租书摊,前去租书的同学们饿了,兴许会想来一碗,带动她们的生意。

没想到,她低估了同学们的爱书程度,租一摞书,从肚脐眼顶到下巴颏,眼都不眨,却不舍得花钱买一碗馄饨。

所以,邓芳芳才想来打广告,让校内更多同学知道她家的摊子。

江南没有直接应下这单生意,反而提出,“我们可以先尝尝再决定吗?”

吃食和租书不一样,她们得对同学们的身体健康和《狂瞽》的名誉负责,需要考察过卫生条件和味道,才能决定要不要刊登。

江南将这想法告诉邓芳芳,邓芳芳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只道,“小本经营,概不赊账。”

江南三人起初听了还没反应过来,一会儿子后,才哭笑不得道,“这是当然!”

她们不是想借机白吃白喝。

于是,下午课后,四人约着出了校门去邓家的摊子,这出来一看,才发现这条街大变样了,多了些各式各样的小摊小贩,吃食也有两三家。

江南她们到邓家摊子后,邓妈妈和邓妹妹有些局促,生怕让邓芳芳丢人,邓芳芳反而不在意,安慰她们道,“等她们吃完回去,会有更多的人冲着‘数学系邓芳芳’的名头来吃,咱们能藏到什么时候?用不着,妈、二妹,给她们来三碗。”

说着,她自己也放下书包、系上围裙洗手帮忙,又向江南三人道,“今天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我们老邓家的独门秘方!”

三人都被她逗笑了,江南仔细看了邓家改装的三轮车摊子,虽然车子破旧,炉子、厨具也看得出来用了些年头,但很干净,摆放也很整齐,邓家母女虽然见到她们有些许紧张,但是手上动作熟练。

很快便端上来三碗,江南三人尝了一口,都睁大了眼睛。

汤很鲜美,馄饨皮薄劲道,虽然馅里肉不多,但馅料调制的味道很好,总的来说,很惊艳。

而且一碗十二个,有粮票就一毛二,没有一毛三,价格也很公道。

江南三人对视一眼,彻底没意见了,当即达成合作。

等她们吃完,邓妈妈不打算收钱,却被邓芳芳拦住,“她们还挣咱们的钱呢!”

江南三人都笑了,帮着劝道,“是啊,阿姨,不能让您亏本了。”

而后几人折返回学校,莫敏看着另外几个吃食摊子道,“还是太少了,不管是这样的摊子,还有饭店都是,否则,咱们下一期可以征一期美食稿。”

杨玲听了,笑道,“学姐忘了,咱们下个月要休刊了。”

七月中旬期末考,所以团委规定必须休刊,一心搞学习。

江南也兴致昂扬地看着两边的摊子,“咱们可以下学期搞,相信到那个时候,做生意的人会越来越多的。”

莫敏很是赞同,于是,她们下下一期的主题就定下了。

回到办公室,江南拟了合同,又登记下了广告需要的信息,比如馄饨摊的名字、固定摆摊地址、营业时间、价格等等。

江南写好后,邓芳芳还提出要求,要将馄饨摊属于“数学系七八级邓芳芳”的消息也登上去。

江南惊讶,她以为邓芳芳和她妈妈妹妹那样说是安慰人,不想她来真的。

这个时期个体户的地位别说跟后世比,就是跟仍旧受歧视的八十年代中后期,也是云泥之别,毕岩峰且能说是迫于生计,邓芳芳一个大学生,没经历过后世的好时代,居然不惧别人的眼光。

江南是佩服的。

只听邓芳芳无所谓道,“饭都吃不饱了,哪儿还有心思在意这些有的没的。”

说着,掏出了两块五毛钱。

江南给她开了收据。

如今,她们的报纸依旧还是校内只出二百五十份,邓家的摊子就摆在学校门口,《狂瞽》批发给毕岩峰到别的学校卖的量,就不收她的广告费了。

邓芳芳接过收据,郑重地跟江南三人道谢,“没有你们的报纸,我还走不出这一步呢!”

她家里孩子多,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厂里干苦力,每月二十多块工资,母亲天天接零活补贴家用,眼睛都熬花了。

那几年她在乡下给家里寄粮食,如今在学校勒紧裤腰带省补助金,不过杯水车薪,直到她看到了沈扬学长的文章,仔细算过他们的利润后,觉得个体户很有赚头,才决定搏一把。

江南闻言笑道,“这声谢我们可担不起,你谢沈扬学长和毕岩峰吧。”

几人相视一笑,又客套了几句,送走了邓芳芳,然后开始制作第六期。

这一期的主题内容是马鹏飞学长的两篇金庸小说读后感。

也不知毕岩峰从哪儿弄进,一本不少的弄了两套来,学校里一下子风靡起来,马鹏飞看过之后极为喜欢,主动找上他们供稿,省了江南三人选题选稿好大的事儿。

有耳闻的同学也灵感爆发,投了好几篇来,她们又选了两篇精彩的,凑足一个版面。

这一期报纸制作发行后,又给沈扬和毕岩峰涨了一波生意。

一周后,《雅意》的编辑,也就是上回跟着郝玫一起来过的小年轻,来送下一期的稿酬和劳务费。

江南点稿费的时候发现不止靡靡之音的,个体户和武侠小说两期的文章和评论也选上了!

江南奇怪问道,“这些跟你们杂志主旨不搭吧?”

小年轻笑道,“合作的第一期售完后,我们做过调研,虽然女同志们对于时尚类的话题很感兴趣,但也好奇f大学生的生活和关注的内容,所以不独女性需求也可以。”

江南了解了,没再多问,反正选稿增多,这对她们来说是好事。

而后又点了劳务费,《雅意》这个月居然要增印至五千本,看来是找对方向了。

江南恭喜了他们,又送走小年轻后,照样一人分了十块,而后将这两个多月挣到的钱算了算,有四十多块,开始给不能在外发表的文章分发稿费。

看着这些同学高兴的笑脸,江南不禁感慨,她们的报纸也走上正轨了。

进入七月后,报纸工作暂停,三人专心复习、考试。

然后,收拾行李回家。

这回不用像寒假时赶春节那般,江南慢慢悠悠坐火车回了安城,也没通知李旭来接,在火车站附近吃了饭,自己走路回去。

回到家,大人没下工,建设和爱红也不在家,江南就自己挑了水、烧水洗澡,正准备做饭,就听院里有动静。

她警惕地一把拿起火钳,出门来看,只见是她二嫂。

她二嫂也一脸警惕,估计以为家里进贼了,结果两人一照面,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二嫂惊喜又嗔怪道,“你回来怎么不告诉家里,好让老三去接你!”

江南松了松硌手的火钳,笑道,“没急事,我就慢慢走回来了,省得小旭再跑一趟。”

又奇怪问二嫂,“二嫂,你怎么回来这么早?”还不到下工时间。

只见二嫂草帽一摘,开始打水洗手,“今天要摘西红柿,我提前回来做饭,等爸妈你二哥他们下工,一家子吃了,趁天没黑好干活。”

江南点点头,知道情况后跟她一起忙活起来。

大姑一家回来,见到她也很惊喜,边拉着她问在学校里的近况,边教训她不让李旭去接,“再出上回那事儿怎么办?”

说的她是被黑二手下劫持那回。

江南笑道,“那不是已经枪毙的枪毙,坐牢的坐牢了吗?”

李旭在信里告诉过她,就连逃窜的那几个也抓住了,她才敢自己回来的。

江大姑这才没话了,一家人抓紧时间吃了饭,往自留地里去,江南也换了身耐脏的旧衣服要跟着去,江大姑忙拦住,“这么多人,用不着你。”

江南坚持,“大姑,您要让我在这个家闲着吃干饭吗?”

江大姑摇摇头,点点她的脑袋,“有福不会享。”

江南这才高兴跟着去了,其实二分地不大,李家用不了这么多人,江大姑就指挥李昶和李旭去给赵瑞帮忙。

赵母不能劳累,赵瑞肯定不会让她下地,一个人还不知道干到什么时候去,他们家得了赵瑞的利,不能干看着。

李昶一听没意见,抬腿就准备走,李旭却闹妖了,“妈,让我姐跟我一起去呗,留二哥在这给你们挑担子,不然您看你们这老的老、力气小的力气小,万一……”

李旭还没说完,江大姑就从地上捡起一块土坷垃砸过去,“谁老了?万一什么万一!”

李旭连忙闪开,耍宝道,“好好好,您不老您不老,是我怕你们闪了腰!”

江南跟着一笑,知道大姑不让她去,是怕她不乐意或者被人说闲话,江南无所谓,所以跟江大姑道,“大姑,让二哥留下吧,不然咱们两个人提箩筐也不好走。”

这年头的大棚很矮,人进去都得弯着腰,二分地又小,西红柿树苗种得挤,如果二哥不在,他们两个人提一筐西红柿,确实不好进出。

江大姑见她没意见,也就不再劝,挥手让他们去了。

赵瑞知道李旭会来帮他,但没想到江南也跟来了。

下工的时候,路过李家,他倒是听见她和李家人说话,知道她放暑假了。

“回来了。”他道。

江南回道,“是啊。”

明明是挺普通的对话,但江南总觉得怪怪的。

只天渐渐暗下来,他们没时间浪费,必须抓紧干活了,于是江南不再多想,叫上李旭,开始干活。

她小时候也没少干农活,虽然多年不干了,动作依旧麻利。

三人赶在天完全黑下来前,将西红柿摘完,装在板车上,往回拉。

路上,遇见了在外乘凉闲聊的村里人。

诸人看着这满满一车西红柿,哪有不羡慕的。

去年,村里人还笑话赵瑞和李旭瞎折腾,今年赵瑞弄了大棚回来,送给队上,让大队安排抽签,抽到就安装,有那抽到嫌麻烦的,干脆让给了别人。

没想到,今年跟着赵瑞学种西红柿的人家,第一茬就挣了三十多块,如今,第二茬也丰收了,村里人才知道大棚和种菜这么容易挣钱。

想让赵瑞再去弄一些第一批是人家给的实验材料,第二批就要自个儿掏腰包了。

要钱?那还装什么,村里人挥挥手散了,当然也有脑子不清楚,怨恨赵瑞不肯帮忙。

这不……

“哟,赵瑞,什么时候媳妇都领地里干活了,也不请我们喝杯喜酒,挣那么多钱不花留着生仔吗?”

这是赵瑞一位远房堂叔家的儿媳妇,眼热地嘲讽道。

江南好好走着,不想麻烦突然找上头。

她也不怵,看着那人笑道,“嫂子,我是李旭的表姐,我记得你认识我呀。这天都还没黑透就能把人认错了,我看你这眼睛多少有点儿问题,可得早点去医院瞧瞧,免得哪天看不清,栽我的柴刀上就麻烦了!”

江南不信石栗大队还有人不知道她柴刀的威名。

果然见人讪讪,声音也小了很多,“有本事,你来试试!”

这怂气模样惹得看热闹的人一笑,赵瑞见旁人没误会,也不会给江南造成困扰,就没再说话,继续拉着车回家去。

江南也没放在心上,不过这都是她和赵瑞第几次被凑一起了。

次日一早,赵瑞和李旭要去送西红柿,江南跟他们坐驴车去看程皓。

才上板车,赵瑞给她递了个装着稻草的口袋当坐垫,“车板不光滑,小心衣服勾坏了。”

江南感慨他的细心,真心实意道,“谢谢,也感谢你上次的帮忙。”

昨天忙着干活,她没来得及当面道谢。

赵瑞拉着缰绳,垂眸笑道,“小事,不用老记挂着,你买的那些补品尽够了。”

这话,江南就不信了,只承诺道,“有我能帮得上忙的地方,一定开口。”

赵瑞无奈,抬眼看她笑说,“好,我记得了。”

两人你来我往,又打了一番李旭看不懂的谜语,李旭摆出一副调侃的表情问两人,让江南含糊过去了。

事情已经解决了,就不用说出来让家里人担心了,江南是这样想的。

李旭见她不想说,也不强求,只等事后问他瑞哥。

又继续方才的勾衣服话题,正想给江南夸赞两句赵瑞的细心及贴心,是个好男人时,看见江南洗得发白的蓝色斜条纹半身裙,才意识到,“姐,你是不是好长时间没做新衣服了?好像来来回回就这几身。”

江南低头看了看她自己,笑道,“又没坏,能穿就行。”

上学期,她进得少出得多,更没心思做了。

赵瑞听了姐弟俩的对话,则用眼角瞥了一眼,忽想起那天在医院里见的那条新裙子和窈窕的身影,眼睛一直望着前方的路,没有回头。

到了城里,赵瑞和李旭去送西红柿,江南在公交车站下了车,去接程皓。

到了程家院里,江南还是用糖找了一个小朋友去叫程皓。

抬头却见程母站在窗口,看着她的眼神像是要杀人一般,憎恨毫不掩饰。

江南冲她莞尔一笑,做坏事的是程怡心,她有什么好怕的。

没等两分钟,没心没肺的程皓出来了,拽着她的手、催促她快走,江南又冲程母一笑,转头带着程皓走了。

路上,程皓主动提出他想去工人俱乐部,那边公园里新弄了好多儿童娱乐设施,又有小孩一起玩,程登临带他去过一次,他还想去。

江南自然没意见,看着他玩得满头大汗,才带着他去吃饭,还是上回那家西餐厅。

进门后,又遇熟人,却不是江南,而是程皓。

“皓皓?”只听有人惊讶唤道。

江南循声望去,只见一位漂亮有气质的女同志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两人惊喜地看着程皓,小女孩也开口唤道,“皓皓哥哥。”

程皓似乎挺无奈的,回了一声,“瞿阿姨、盈盈妹妹。”

江南听到这个姓,恍然大悟,原来是她?

仔细一打量,单看这长相气质,确实有做白月光的潜质。

二人互相知道对方的身份,也没有认识的必要,江南就跟人点点头,带着程皓走了。

只听后面的小女孩奇怪问她妈妈,“妈妈,今天皓皓哥哥不跟我们一起吃吗?”

江南一脸好笑的表情看着烦恼的程皓,只听程皓道,“我爸带我出来玩,总会遇上她们。”

没想到今天换了他妈,还能遇上,好烦哦!

江南笑笑没说话,让他点了餐。

只没多大会儿,她的熟人也来了。

李旭、赵瑞和上次那个男人。

男人见到程皓母子也很惊讶,主动过来打招呼,“又是你呀,小伙子,咱们真是有缘呐!”

江南无语地看着李旭和赵瑞,这才分开多久,又遇上了。

两人也意外。

而程皓已经不太记得那个男人,面露迷惑,男人见状,笑出了声,“不记得我,总记得你后爹吧?”

说着,手往后指了指。

那头,瞿思君听到这话,瞳孔缩了缩,直直看向那个所谓的“后爹”。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2-2822:05:46~2024-02-2923:52: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安了、70704441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拒绝熬夜20瓶;maiiii、疯狂rabbit10瓶;行云、daydayup5瓶;安了3瓶;一一一、pufferfish、md、打酱油的小丸子、球球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