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杨学棋(1/1)
拐个俏郎君第54章 杨学棋
杨学棋在县里的一家私塾读书,每个旬休有一天半的假期,因为离家远,明天下午他就要回私塾了。
谢婆子挺喜欢他的,一路上都跟他聊的很好。
咕咕咕
一道声音传了出来,众人一愣,杨学棋也有些不好意思的捂着肚子。
“杨六叔饿了吧,刚好我这里还剩下一点包子,你吃吧!”云兮把刚才留下来的纸包递了过去。
“不用不用,很快就到家了。”杨学棋忙拒绝。
“你就吃吧,这是刚才掰下来的,没有吃过,她吃不了才收起来。”谢婆子把纸包塞到了他的手上。
杨学棋又拒绝了几次还是说不过谢婆子只能吃了起来,虽然冷了,但是味道真不错。
谢婆子又问起杜姨婆平时的事情,杨学棋也礼貌的讲了些,几人其乐融融来到了杨家村。
杨家村是个大村,比青山村还大些,村里的很多房屋比青山村都好一些。
杨学棋家在村尾,他们要从村中间穿过了整个村子才来到杨家。
村里的人看到杨学棋都友好的打招呼,接着就好奇的看着云兮这几人,还有就是车上的小牛。
这么小的牛大家很少见到,那些小孩都跟在了后面跑,时不时交头接耳指点一下小牛,兴奋的不行。
杨学棋很是不好意思的看着谢婆子,谢婆子笑笑,都是农村人,这情况太常见了。
牛车来到了杨家,杨杜氏远远就听到消息了,待看到谢婆子更是高兴的不行。
“郑妹妹。”杨杜氏高兴的叫道。
“娟姐姐。”谢婆子也高兴。
一行人进去后,他们就互相介绍,云兮记人名字和长相记得头晕脑胀。
杨文宇56岁娶妻杨杜氏,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大儿子杨大海37岁,娶妻陈室,有三儿一女,大郎杨淮东13岁,二郎杨淮南10岁,三郎杨淮安7岁,杨三妮4岁。
二儿子杨大江34岁,娶妻梁氏,有一儿两女,杨大妮12岁,杨二妮9岁,四郎杨淮舟6岁。
大女儿,二女儿已经出嫁。
三儿子杨大河25岁,娶妻吴氏,一儿一女,儿子五郎杨淮明5岁,女儿四妮三岁。
杨学棋是老来子,今年17岁,还未成亲,在县城读书。
此时众人都回到了家里,云兮看着这拥挤的一家人在这破旧的房子里也不禁感叹,这么多人,每天也是一笔大开支啊,家里没有什么收入,不穷才怪。
云兮听着他们的客套,无聊的紧。
“三郎,四郎,二妮,你们带着云兮妹妹出去走走。”杨杜氏看到云兮一个人坐在旁边忙喊道。
“是,奶奶。”
几个稚嫩的声音响了起来,前些日子见过一面的杨淮安就走了过来,礼貌的说道:“云兮妹妹,我带你去村里玩。”
这比待在杨家好多了,云兮立刻跳下凳子跟着他们出了客厅。
“云兮妹妹,我带你出去摘枇杷吧,今天早上我看到有几颗成熟了。”杨淮舟笑道。
“这么快枇杷就熟了?”
云兮惊喜,这里是南边,阳光充足,现在才四月初呢。
“嗯,在小山坡上有一颗成熟了,我带你过去。”杨二妮笑道,村里的东西她最熟悉了。
几人一路朝着不远处的小山坡跑了过去,很快来到了枇杷树底下,那里也有几个七八岁小孩在爬树。
“大狗,二狗,栓子,大牛,你们怎么也在?”杨二妮叫了起来。
大牛翻了个白眼:“当然是来摘枇杷了,我昨天就看到有好几颗外面的枇杷变黄了,今天一看,更多了。”
说着看向云兮:“她就是你们家的客人啊?”
“是啊,我姨婆家的妹妹,她叫谢云兮。”杨二妮高兴的说道。
云兮对着他们点点头,看着树上的枇杷果,小小一颗,比她空间里的小多了,还只有一点点的黄色,野生的枇杷,肯定很酸。
“给,这是熟的,可好吃了。”
栓子从树上扔了一颗相对比较熟的枇杷扔到云兮身上,云兮忙伸手接住。
“云兮妹妹,尝尝看,可甜了。”杨二妮高兴的说道。
“谢谢小哥哥。”云兮忙道谢。
“他叫栓子,这是大牛,这是大狗,这是二狗。”杨二妮连忙介绍。
“栓子哥,大牛哥,大狗哥,二狗哥。”云兮连忙改口。
几人脸一红,也低声喊道:“云兮妹妹。”
云兮小心翼翼的开始剥枇杷,其他人看到也连忙开始爬上去摘自己看中的。
把皮掰开,云兮咬了一口,又酸又涩还带着淡淡的甜,勉强可以入腹。
“云兮妹妹,给,这颗更大。”杨淮安举起手中的枇杷。
“你们吃吧,我有这颗就够了。”这颗吃完她牙都要酸掉了。
几人也不勉强,各自开始剥皮吃了起来。
“你们村这条河真大。”
云兮从山坡上看着这条足有十几米宽的大河,河的两边种满了单竹和甜竹,河里还有人撑着竹筏在捞鱼。
“这河是我们杨家村和莫家村的,对面就是莫家村,那边村里有私塾。”杨淮安羡慕道。
云兮朝着河对岸看了过去,果然,那边的人比较富裕,她一扫过去就看到了几家房子是用青砖盖的,在一众土坯房中特别的高大上。
“你们也是去那边进学吗?”
从村里走过去也才十分钟不到,挺近的。
“我们村有三个孩子去那边读书,那边私塾的夫子是个秀才,可厉害了。”他悄悄去看过,那里有二十多个小孩在读书呢,可惜家里没钱不然他也想去。
“我哥在那边上学呢,还要很久才回来,我们也过去看看吧。”栓子提议道。
“好啊,好啊,上次我跟莫磊他们掰手腕输了,我们去找回场子。”大狗兴奋的说道。
几人说着立刻跑下了山坡朝着河边跑去,那里有几个竹筏,他们几个很是熟练的把竹筏撑了起来。
河边的几个大人看到也没有多加理会,河边长大的孩子哪个会不懂水性。
“云兮,来,我拉你。”
杨二妮伸手快速把云兮拉上了竹筏,几个小孩动作也很快,上来后拿起竹篙开始划,几分钟不到就来到了河对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