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知音台(1/1)
武夫第64章:知音台
裴击浪听完之后,便还没听完李无义的话,便立马转身往外奔去,留下李无义一个人在原地,看着裴击浪的背影叫道:
"裴大爷,你这是要去哪?"
"某家去青帝城寻人,你最好别跟着来,否则某家就把你丢进黄河里喂鱼!"
裴击浪扔下一句狠话,身形如风,迅速远遁。
裴击浪心情激荡万分,双手握成拳头,因太过用力,骨节发白,浑身血液都在沸腾。
他没有想到,秦霓裳会在青帝城,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青帝城是贺州的中心,更是天下五帝城之一,相传青帝城掌管天下文脉,历来都是文人墨客,名士汇聚之地。
四方的文坛巨擘,都会选择青帝城作为聚会之所。
青帝城中还藏着丹青画圣陆康所著的《兰亭序》,是真品无疑。
相传陆康所著的画作皆栩栩如生,号称只笔画天下。
陆康虽未证道飞升天门而去,但他却曾凭借其绝世书法与丹青妙术闻名遐迩。
他的画作,流传甚广,即使是那些隐居山野之间,不理尘俗之事的隐士都为之惊叹。
传闻陆康最喜喝酒,喝的酊酩大醉之时便开始执笔作画。
半日光景,日落,酒干,笔断,画成。
更有甚者,陆康所绘的千里江山图浩浩荡荡,延绵不绝,甚至有龙脉若隐若现。
朝廷也对此趋之若鹜,想收集陆康的画卷,作为御赐的礼物。
可惜,陆康早已隐居深山老林,神龙见首不见尾,谁也不知他住在何处,想找他,比登天还难。
青帝城依旧是一座文气浓郁之地,是名副其实的读书人的乐土,并不是因为有了兰亭序才出名。
裴击浪虽然是个武夫,对书法字画也略懂一二,当年裴击浪的父亲裴矩也曾拜访过陆康。
可惜,陆康并未接待裴矩,让裴矩遗憾不已。
如今得知秦霓裳竟然也在青帝城,裴击浪自然欣喜异常,恨不得背上伸出一对翅膀,直接从贺州赶到青帝城去!
青帝城位于贺州东部,骑快马也需一个月才能抵达,若是徒步走路,怕是两个多月才能到达。
不过,既然已经确定秦霓裳在青帝城,裴击浪自然是急着与她相见。
裴击浪一刻不停,直接施展遁术,狂飙而去……
五帝城分别以青帝,赤帝,白帝,黑帝,黄帝命名,而青帝城又被誉为文气昌盛之地。
而五帝城最出名的便是白帝城了,白帝主杀伐,受布衣山庄管辖,武评榜会在白帝城公布。
当然如果不满高手排名,江湖武夫也可以去白帝城立下生死帖挑战,胜者,便可取代前者,跻身于十大高手之列。
败者则没有机会走出白帝城,将永远困守于白帝城内,成为守阁奴,终身不得出去。
白帝城内禁止私斗、违反规则将遭受严厉惩罚,若有违反,轻则逐出白帝城,重则打入刑牢,剥皮抽筋而亡。
这种制度极具威慑力,使得白帝城内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无论什么样的矛盾,一旦涉及到生死,武夫纷纷退避三舍,不敢触犯白帝城的律令。
裴击浪日夜兼程,很快得到了青帝城,不得不说青帝城确实够大,占据整个贺州的五成疆域,堪比一国。
青帝城内,街道宽阔,行人摩肩擦踵,繁华鼎盛,各色店铺鳞次栉比,车喧嚣热闹。
“这里就是青帝城吗?”
裴击浪抬起头看向头顶上的城墙,这座青色石砖砌成的城池宛若通天之柱,耸入云霄,巍峨雄伟。
裴击浪刚到城门口,就感觉到城门口有着不少的读书人聚集,似乎在看什么东西,窃窃私语。
“这位兄台,请问,发生了什么事吗?”
裴击浪拦住一位身穿锦袍的书生询问道。
那书生扭头看了裴击浪一眼,见此人是一个莽汉,顿时露出厌恶之色,皱眉道:
“你不是读书人吧,连这点事都不知道?”
“某家不是文绉绉文人,初来乍到,不知几位在看什么?”
裴击浪摇了摇头,表示不解。
那书生指着城门楼上悬挂着的一个告示,说道:
“秦仙子出了一首诗词,只可惜没人能答对下半阙,所以,这城墙之上便挂出告示,招揽天下文人雅士,共同探讨此诗。”
听到那书生的讲述,裴击浪顿时明白过来。
秦霓裳的诗词写的非常好,每次出现在文坛之上都能引起轩然大波,甚至许多书香门第的人都慕名而来,希望能够和秦霓裳结识。
但是秦霓裳的诗词毕竟不是随意能够应对的,一般人根本回答不上来,久而久之便没人再敢应答了。
如今秦霓裳又出新诗,只可惜没人能够应对下半阙,自然惹得众人议论纷纷。
“那秦仙子到底想要做什么?”
裴击浪问道。
那书生瞥了裴击浪一眼,没好气的说道:
“我怎么知道,只知秦仙子,每日都住在知音台上,一边弹琴,一边等候有缘人能够应对下半阙。”
“知音台?”
裴击浪愣了愣,他知道知音台,乃是青帝城内最大的建筑群,足足有七八丈高,占据青帝城的南北两端。
据说五百年前琴圣钟子牙与云梦谷传人伊斯兰纳在此台邂逅,从此便在此相爱,琴瑟合鸣,相伴了百年。
由此,这座知音台便被称为琴圣钟子牙与伊斯兰纳相爱的地方,两人的故事也流传于世。
那书生还想说什么,裴击浪忍着想打人的冲动,往城里走去。
子时,月白如霜,凉风习习,裴去浪沿着
石阶往知音台上走去,到达山顶之时,裴击浪正好看到了他朝思暮想的靓影。
只见秦霓裳正默然坐在知音台的正中间,怔怔地凝望着升上青松枝梢的明月,似乎在想着心事。
脸容在月光下漾着淡淡的柔和光晕,一尘不染,清丽如仙。
裴击浪有些自惭形秽,不敢逼视。
秦霓裳见他张口结舌,面红耳赤,不由忍俊不禁,笑容清丽眩目,犹如深山月夜,水流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