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言情 > 穿越:我的36年(1971-2007) > 分章完结阅读70

分章完结阅读70(1/1)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我的36年(1971-2007)分章完结阅读70

介绍了一下情况。duoxiaoshuo.com

我们这个科属于生产部的政工口。主要负责安排指导部属单位的日常学习、理论教育、政工培训、思想政治工作、编发宣教材料等等。全科四个人(加我五个),在二楼的东头占有四间屋子,一间科长室(现在是蓝副科长占着),赵干事、苏干事一间,戴若思自己一间,还有一间是仓库,放的是书籍和宣传品。

我跟戴若思一个办公室,坐她对面的一张办公桌。

安置好以后,戴若思就领我到各科去转了一下,回来走到楼梯口,一个女的在楼下喊她,她就下去了,我一个人朝办公室走去。

办公室门口站着一个人,听到我的脚步声他回头一看,原来那是陶双飞。

“陶助理,你在这干嘛呢?”我高兴地叫着,又问:“你怎么不进屋啊?”

陶双飞的眉眼之间,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他说:“你屋里没人,我不敢进。”

我把他推进去,然后关上门,一边让座一边说:“听你这么说,像个很老实的好学生呢。哎你怎么知道我调来了?”

陶双飞说:“我听我们部里的人说的。有人在食堂看到你,说生产部刚调来一个干事,长得可好看了,我猜就是你。”

“去你的。”我笑道,“我今天刚来,那会儿去食堂买饭票来着。本想安置好了再找你。”

陶双飞说:“我听启明讲了你来助勤,就是不知道哪天。这下好了,不然你们老是两地分居,以后有了孩子多不方便啊。”

我的脸一红,佯作生气的样子说:“这个臭周启明,怎么什么都跟你说!”

陶双飞哈哈一笑:“你别不知足,你那周启明才细心呢,他给我打电话,让我看看你收拾完了没有,让我帮帮你,怕把你累着……”

我俩正说着,戴若思进来了,一看我俩聊那么热乎她还特奇怪:“哎陶双飞,你认识陈子华啊?”

陶双飞说:“小戴你这话问的,什么叫认识啊,我跟小陈她爱人是亲哥们。”

“哦。哎,不对呀,”戴若思刚明白,一下子又糊涂了:“小陈的爱人姓周,你怎么姓陶?”

我和陶双飞就笑,我说:“戴姐他蒙你呢,他跟我们家小周是好朋友。”

戴若思就说:“陶双飞你谎报军情。罚你今晚上请客。”

陶双飞说:“你还真有先见之明,我就是来跟小陈说这事的。”他转向我,“我跟启明说好了,今晚咱们去四新饭店,我给你接风。”他又跟戴若思说:“六点啊,一块去!”

戴若思笑道:“你们亲哥们什么的一家人吃饭,我掺和什么,下次吧,给你记着帐啊。”

说着就到了下班时间,戴若思去接孩子,我和陶双飞一起出了后勤大院。

走在路上我问他:“小陶,你是不是还要去接你对象?”

陶双飞说:“她,……值夜班。哎快点小陈,车来了。”我俩小跑着去追那公交车,陶双飞就把“对象”的话题躲闪了过去。

到了市革委附近的那家“四新饭店”,周启明已经占好一张桌子在等我们了。见了陶双飞他也问:“哎双飞,怎么就你自己,那未来的小嫂子呢?”

所谓“小嫂子”,自然就是那个“天车工”,陶双飞比周启明大一岁,因此周启明叫她“小嫂子”。

陶双飞还是含糊地说了一声,“她值班,来不了了”,就去窗口那里点菜。周启明也要跟过去,让陶双飞把他推了回来。

我有些神秘地跟周启明说:“哎,你别问那个‘嫂子’,我发现有些不大对头,是不是他俩的事情‘黄’了?”

周启明很疑惑:“上个礼拜我还见他俩逛公园呢,怎么回事啊?”

我说:“你别瞎问啊,这是最敏感的隐私。”

周启明不在乎:“什么啊,我俩是哥们。他要失恋了,我得好好劝劝他。”

周启明不听我的,“酒过三巡”他就问起了那个“嫂子”,我在桌子下面使劲踢他也不管用。

不过陶双飞倒是很坦率,说他俩已经“结束”了,原因是陶双飞的母亲不同意。

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陶双飞这晚就对我和周启明敞开了心扉,由此我俩才洞悉了他那与众不同的独特身世。

陶双飞有两个父亲。他的生父是个高干,49年的时候就当到军政治部主任了。进城后,那陶主任于1952年又找了一个城市媳妇,便抛弃了老家的”糟糠之妻“。当时,陶双飞的母亲29岁,陶双飞两岁。

陶母不像某些同命运的女人一样,死守那个已经不存在的家,而是在两年后再次嫁人。陶双飞的继父是个中医,这辈子当到的最大的”官“,是乡卫生院的副院长(那卫生院连炊事员算上一共16人)。两年前,继父去世,时年51岁。在此之前的1966年,陶双飞的生父就已经病故,当时他在南方某省当副省长。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陶双飞这一辈子都没见过他那身居高位的父亲。不是他不想见,也不是他生父不想见他,是他母亲不让。

他母亲是个极为要强的女人。在丈夫抛弃她之后,她凭着自己的能力,顽强地撑起了这个家。陶双飞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是医生,姐姐是教师,加上身为解放军干部的陶双飞,三个子女全都“成材”,这是母亲最引以骄傲的事情。

陶双飞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看不好那个“天车工”,陶双飞也就不跟她谈了。事情就这么简单。

周启明特单纯,他很轻易就相信了陶双飞的解释。我却觉得那解释有点牵强:因为陶母在湖北老家,陶双飞的解释中,并没说明是她母亲来了河阳,还是他带着女孩子去了湖北,既然没有这么一个“见面”的前提,他母亲凭什么就不愿意呢?而且从陶双飞的闪烁其词中,明显就能看出他有“难言之隐”。不过这是人家的私事,我也没必要去弄的那么明白。

第62章 防微杜渐

上了一段时间的班之后,我就发现其实大机关的工作不难干,起码不比我们250工地机关的活儿难干。因为大机关工作的一个特点是分工细致,比如宣传工作吧,要在250工地,那就是宣传干事小李一个人的活儿,这儿却有六个人干。归我负责的那个什么“情况简报”,一般情况下是每周一期,满打满算也就是四五千字,一般说来就是机关开了什么会,布置了什么工作,下面怎么落实的,有什么新经验好做法等等。机关方面的内容,有那些文件、会议记录可抄,下面的内容,各单位都有例行汇报,也可以打电话跟下属单位要“情况”。反正照我的能力,这个玩意儿我一天就可以把它“鼓捣”出来。但我用不着那么“高效”地去干工作,我要是把一个礼拜的活一天干完了,那我其他时间干嘛?那也显不出我的本事,倒显得领导不会安排工作。

因为有在工地政治部那时的经验,使得我很快适应了后勤大机关的工作节奏。我每天上班后,就把有关的材料摊开,精雕细凿那个“简报”,同时不动声色地熟悉我们科的其他业务。因为蓝副科长和戴若思都挺忙,而且经常往外跑或者下基层,所以在家接电话,听汇报就成了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很喜欢接听电话,因为这能让我更快地熟悉那些下级单位。生产部所属的单位很多,乱七八糟算起来有十七八个。我这才知道这个部不光管着好几个工厂、好几个农场,而且还管着物资站,油库,甚至还有养殖场和采石场。由于老是我在科里接电话,因此没过几天,我们部下属单位的很多人,便都知道宣传科又调去了一个说话很好听的、姓陈的女干事(就是不知道长得怎么样)。

这天是个礼拜六,后勤机关跟我们工地机关也差不多,礼拜六下午早早就没大有人了。我们宣传科更严重,上午还没下班就开始走人,先是蓝田副科长自称要去3364工厂办事,然后是管理论教育的赵干事(前几天住院来着)说要去车站接书。他俩走后,戴若思不知道上哪转了一圈,回来跟我说她孩子有些咳嗽,下午想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很快,我们宣传科就人走屋空,只剩了我一个人。

今天的电话不多,我那“简报”也早就鼓捣好了。实在没事干,我就去我们那仓库兼“书库”里找了本旧小说《长城烟尘》,放在一本《后勤通讯》杂志下面看起来。这时管理科科长潘岳遛遛跶跶进了屋。他说:“你们的人都干什么去了,怎么剩你一个独守空房?”

潘岳跟朱运穆相似,挺爱开玩笑,不过人家从来不开那种粗俗的玩笑。

我说:“我们的人都忙工作去了,谁象你,没事到处遛跶。”

“别蒙我,我还不知道,他们都忙私事去了。这些人,也不怕封老头查岗查着他们。”

我有些吃惊:“怎么封部长还亲自查岗啊?”

潘岳说:“刚上任的时候查过一次。不过一点用没有,人家都有理由,其实就说下基层了,他就没办法。他还能一个一个去核实?后勤就这样,要不然能叫‘后勤’?老头整顿两天半就不了了之,这些日子他更不管了,没看见机关像放了羊似的。”

说着他走到我对面,坐到戴若思的位子上,瞅了一下问我:“你看的什么书?”

我竖起那本《后勤通讯》,他直摇头,努努嘴说:“下面那本旧的。”

我说:“你眼珠子还挺‘贼’,”我给他看了书名并解释:“这是抗日战争回忆录。今年是抗战胜利30周年,我们下一步搞宣传要用到的。”

潘岳撇撇嘴:“你就蒙我吧。哎,跟你商量一下,咱俩来个交换好不好?我知道你们科那仓库里有好书,你让我去挑几本,我给你透露个重要消息。”

我说:“ 你先说你的消息,我看看值钱不值钱。”

潘岳说:“绝密啊。我告诉你,咱们‘大部’(指的是军区后勤部,跟它比,我们生产部是“小部”,也就是“二级部” )要在明山街盖新宿舍,盖好以后,北院的旧宿舍楼能倒出来,你可以提前写个申请要房子。”

我一听很高兴,忙问:“我在我对象那里有一间房子,还能要吗?”

“你这人怎么这么实在。他是他的,你是你的。你别说他有房子,你写申请的时候光说你自己要就行。别看北院的楼旧,里面设施还不错,肯定比‘地方’的房子好。”

我真是得要个房子。因为周启明的市革委大院离后勤大院有点远,坐公交车要八站。而北院跟我们南院就隔着一条街,而且那里还有机关食堂,到那里住连饭都不用做了。其实我一来后勤上班就开始琢磨房子问题,但那时我不能要,因为我是“助勤”,我没资格。不过现在可以了,昨天后勤政治部正式下令,任命我为后勤生产部宣传科干事。

我正跟潘岳研究那房子问题呢,忽然电话铃响了。我拿起一听吓一跳,那竟然是封部长。

他上来就问:“陈子华在不在?”

我赶紧应道:“部长,我就是。”

“哦小陈,你今晚到我家来吧,带着你爱人,晚上七点,我在家。”

我连忙答应,放下电话后老潘在一边好奇地问:“哪个部长,姜部长啊?”

我脑瓜迅速转了两个圈,决定不能说实话,我做出随随便便的样子说:“不是咱们部的,是军区空军大院我一个战友的爸爸。哎潘科长你接着说,要房子的话,还有什么程序?”

老潘就又耐心地给我介绍起来。

晚上整七点的时候,我和周启明一起敲响了封部长家的大门。

封部长住在后勤南院西南头的高干小院内,是一幢独门独院的小楼。当公务员领我俩走进客厅的时候,里面只有封部长和他那个姓刘的老伴,两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见到我俩,刘阿姨拉我坐下,然后就关切地问这问那。封部长朝周启明招招手,让他坐到身边,问他爸爸的一些情况。周启明一五一十讲完,封部长点点头说,我跟你爸爸不太熟悉,不过我早就知道他。周政委很耿直,很正派的一个人,不会见风使舵,难得啊。

聊了时间不长,封部长就朝我说:“小陈,上次在你们工地,我不是跟你说了你那个小姐姐吗,回来我一宣传你的事迹,嗬,她佩服得不得了,非要见见你不可。你等我叫她啊。”

封部长说完却没动地方,只是扭头朝楼上喊道:“志扬,志扬,下来!快点!”

“哎,来了!”随着清脆的应声,从楼上跑下来一个穿军装的姑娘。我一看到她,眼前顿时一亮:天哪,这女的好漂亮!

那姑娘大约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个头一米六六左右,尽管长得不算很高,但她的相貌出众,身材一流,给我的第一印象,她肯定是军区文工团的演员。

我有些奇怪,心想封部长尽管面相庄严,却不算什么帅哥;那位刘阿姨尽管长得挺耐看,却不算什么美女,他俩的女儿怎么会长得这么出众?后来我一下子意会到自己可能是搞错了,因为上次在工地的时候,封部长说的清清楚楚,他女儿不听招呼“擅自”转业了,而眼前这位姑娘穿的却是军装。

女孩跑下来之后,先是很快扫了我和周启明一眼,然后问封部长:“封伯伯,干嘛呀?”

果然,这不是他的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