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 > 聊斋志异 > 借尸还魂

借尸还魂(1/1)

目录
好书推荐:

聊斋志异借尸还魂

陶某,家境贫寒,家中只有茅草屋两间,甚是简陋。可是陶某一直勤奋好学,奋勇刻苦。晚上,陶某点着灯还在窗边读书。忽然一阵风刮来,窗户咣当一声被吹开了,外面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门也砰的一声被刮开了。陶某起身去关门,只见门口一个姑娘趴在地上,浑身湿淋淋的,人已经昏迷不醒。陶某连忙扶起姑娘,将她抱进了屋,放在床上,然后急忙熬了些姜汤喂给她。

过了大概有一个时辰,姑娘才慢慢的苏醒过来。看见陶某,姑娘好像很惊慌的样子。陶某连忙解释说:“我见姑娘昏倒在门口,所以将你扶了进来。”那姑娘起身准备离去,陶某连忙拉住她说:“这大晚上的,而且外面风大雨大的,如果小姐你不嫌弃的话,就在这里过一晚再离去吧。”那女子一听十分不悦地说:“亏你是读书之人,难道不知道男女授受不亲吗?我们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传出去了我还怎么活啊。”说着便下了床准备离开。陶某拍了下头恍然大悟地说:“请姑娘原凉,是我疏忽了。你且待在这里,我去别的地方对付一晚,我走了,你把门插好,安心的休息吧。”说罢,便穿上蓑衣,戴上斗笠出门了。陶某躲在厨房里的柴堆里,厨房漏风漏雨,陶某就蜷缩着身体将就了一晚上。

第二日天气便放晴了,一大早姑娘就坐在窗前,翻看着陶某写的诗词。陶某进屋抱歉地说道:“我这里比较简陋,昨晚真是委屈姑娘了。”那姑娘不好意思地说:“哪里,哪里,是该我赔不是才对。昨晚误会相公了。”然后陶某问:“姑娘该怎么称呼?为何冒着风雨大晚上的跑来这里?”那姑娘一听便潸然泪下,“我叫阿玉,爹娘去世的早,我哥哥将我许配给了御史的儿子做第四房姨太太,我不同意,所以深夜潜逃,准备前去投奔外地的叔父。”说罢,便拜别了陶某离去了。

姑娘刚离去,便有个大胖子带了好多手下来到陶某的住处。将陶某从屋子里拉出来,那胖子说:“阿玉人呢?你把她藏哪里了,快点交出来。”陶某答道:“什么阿玉,我不知道你说的什么。”那胖子恼怒地说:“你少给我装蒜,都有人看见了昨天晚上阿玉跑到你的屋前,你还不快快交出来,免得受苦。”说着便有几个打手站了出来。陶某也生气地说:“你看到了,我屋子上写的是静轩,是读书清静之地,不要在这里吵闹,我不知道你说的人,请你们速速离开吧。”“吆喝,看来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来人,往死里打,直到他说出阿玉在哪里为止。”几个打手正准备动手,后面出来一个书生说道:“哎,赵公子,不要动怒啊,我和他曾经是同窗,让我来劝劝,让他说出阿玉的下落。”那被称为赵公子的胖子摆摆手,示意他做吧。那个书生拉住陶某进了屋子,两个人坐下。那书生便问:“阿玉到底在哪里,陶兄你快说出来吧。”陶某生气地说:“王云兄,你我以前是同窗,你实话告诉我,阿玉到底是你什么人,你一个书生,怎么会和这种泼皮无赖在一起,岂不有失分寸。”王云摇摇头,一脸无奈地说:“阿玉是我的妹妹啊,赵公子是刑部侍郎的公子,伯父在朝中是军机大臣,我想通过他谋取功名,所以将妹妹许配给他,可是妹妹一听是给他做第四方姨太太,立马就不同意了,趁我不备逃了出来。”陶某一听,咬牙切齿地说:“你,为了功名,竟然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这种人。你走吧,我不会告诉你阿玉的下落的。”王云听罢也惭愧地说:“我现在也已经后悔了,可是我也没办法啊。哎,我先把他打发走再说吧。在下告辞了,多谢你昨晚收留我妹妹。”说罢,便起身离开了。不知在赵公子耳朵边嘀咕了什么,便带着一群人离去了。

陶某那唯一的一间茅草屋经过上次的风吹雨打,已不成样子,到处破败不堪。于是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姜某。这日,姜某正在妓院里寻欢作乐,陶某来到说:“姜兄,我想问你借一样东西,不知可否?”姜某说:“借什么?你随便说。只要是我姜某有的,我一定给陶兄。”“我那茅草屋现在破败不堪,不能遮风挡雨,在这样的环境里,我都没办法好好读书,你不是有套旧宅院子吗?听说荒芜好久了,能否借给我用用?”陶某说道。那姜某一听连忙紧张地拒绝道:“你借什么我都可以给你,可是唯独这个宅院不能啊。”陶某一听着急的问:“那是为何?”姜某解释说:“因为这个院子里闹鬼啊,是个鬼宅啊。每到晚上,恶鬼出没,十分凶悍。你要是去了,我怕会丧命于此啊。”陶某听罢笑了笑说:“读书之人,我只知道四书五经,哪里有什么鬼怪之说呢。我不怕,我敢一个人住进去,只要你借给我。”那姜某一听,“好吧,既然你执意如此,我也没办法,你进去住就是了。”陶某谢过姜某,便起身离去了。陶某刚走,里间出来一人说道:“上次我找阿玉,他死活不说出阿玉的下落,看我不找人去打他一顿。”说话的这个人正是赵公子。姜某听了,笑了笑说:“哎,赵公子,你何须动手,等他去了我那鬼宅,让厉鬼把他杀了,岂不更省事啊。”“噢,对,对,对。”说罢,两个人邪恶地大笑起来。

陶某收拾了东西,晚上便打着灯笼去了姜宅。走到门口,还没推门,门便吱呀一声自己缓慢地开了。陶某吓了一跳,可是还是撞着胆子进去了。一进院内,便见院内杂草丛生,走进大厅,大厅内的东西东倒西歪的,到处都是蜘蛛网,看起来既荒凉,又可怕。就在这时,陶某一回头,看到旁边的一间房子里,有个白衣女鬼,头发长长地垂在脸前,看不见脸。陶某只是一撇就大叫着“鬼啊”,跑出了院子。到大门口一头撞在一个人的身上,陶某吓的要死,一屁股蹲坐在地上,抬头一看,是个道士。陶某连忙站起来躲到道士身后,说道:“大师,救命啊,里面有鬼啊。”道士说:“我在身上写上符咒,那鬼就不敢近你身了。”然后让陶某脱了衣服,在身上写满了符咒,在其手心还画了八卦。大师离去后,陶某从新回到姜宅。慢悠悠地,一步三回头地进到大厅,这时身后一阵风吹过,陶某一回头,便看见一个女人,穿着白色的衣服,脸上全是血,一只眼睛似乎要掉了,牙齿也参差不齐。伸着两只胳膊便要飘过来掐陶某的脖子,陶某大叫:“鬼啊。”同时,将自己的手掌的八卦对准了那个女鬼。只见一道亮光,女鬼便惊叫着飞了出去,落地的瞬间变成了两个年轻漂亮的女鬼。陶某一看,此时也来了胆量,追到女鬼身边又要伸出八卦掌,只见那两个女鬼大叫着:“相公,饶命啊。”陶某这才住手。陶某问:“我和你们无冤无仇,你们为何要害我?”只见那其中一个女鬼一边拿手帕抹着眼泪一边说:“我是阿容,这栋别院本来是我家的,姜某是上门女婿来到我家,刚开始对我们家百般殷勤,可是后来图谋我家的财产,用毒药将我害死。后来父母知道后,心情悲痛而死。因此我们家的所有财产全部被他霸占。”阿容说罢,旁边的女子也接着说:“我叫小谢,阿容死后,姜某去我家提亲,本来对我也还算体贴,可是有一日,他那朋友赵公子来到我家,见姜某不在家,便强行侮辱了我。后来姜某去找他理论,可是赵公子却以功名利禄为诱惑,让姜某将我用白绫勒死了。”

陶某听罢,气愤不已地说:“没想到,我竟然交了这样的朋友,真是衣冠禽兽啊。可是你们为何要害别人呢?”阿容说:“我们害的都是姜某的家人,无关的人我们不会害的。”陶某感概地说:“人,真是比鬼都可怕啊。”后来,两个女人帮着陶某收拾了屋子,三个人相处融洽。陶某从书柜上取下一本书,然后只见一张椅子滑了过来,空中飘来:“相公,请坐。”只闻声音不见人,那是阿容的声音。陶某刚坐下又飘来一张桌子,正好放在他的手边,“相公,请用。”空中又飘来声音,这次是小谢的声音。随后桌子上的煤油灯也吱的一声被点着了。陶某只顾专心地读书。

第二天,姜某找到赵公子,赵公子说:“我们去你老房子看看,那陶某是不是已经被厉鬼所杀了。”两个人刚来到门口,便见那陶某伸着懒腰,毫发无损地走出来。两人一看都十分惊奇,姜某忙问:“你没有被厉鬼杀死?”陶某哈哈一笑问道:“难道,你们盼着我被厉鬼杀了不成?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姜某一听,挠挠头也不再说什么。赵公子带着他们生气地离开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日陶某教小谢和阿容练字,读书。小谢和阿容也把陶某照顾的无微不至,,天长日久,三个人便暗生情愫。眼看着到了去科考的时候,两个女人恋恋不舍地送走了陶某。陶某去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因为用功读书,在考场上,下笔如行云流水,一篇文章一气呵成。文章刚做完,监考老师便背着手走了进来,一看陶某文章已经写完,便问道:“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好了?”陶某不悦地说:“难道做的快也是错了吗?”监考官悄悄地在身后扔了一个纸团,然后说:“我怀疑你有作弊的嫌疑,站起来让我搜身。”陶某想着身正不怕影子斜,便站起身来,这时那考官捡起地上的纸团问:“这是什么?还说没有作弊。来人,打入大牢。”说罢便有卫士来将陶某押走。陶某大叫着:“我冤枉啊。”可是于事无补,因为这正是赵公子的伯父提前交代好的,要冤枉陶某,将他致于死地。

后来,那大字不识几个的赵公子得了个状元。陶某在狱中吃了很多苦头,身体虚弱不堪。一日,陶某自言自语道:“小谢,阿容,怕我是不能活着出去了,不知还能不能再见到你们啊。”声音刚落地,便看见小谢提着饭菜篮子站在墙角,眼里噙着眼泪叫着:“公子,你受苦了,我会想办法救你出去的。”说完,便一瞬间消失了。在钦差大人的书房里,大人正在看书,忽然从窗外飘进来一张纸,缓缓地放在了书桌上。钦差大人拿起一看,是一张诉状。状告赵公子的伯父和父亲徇私舞弊,自己的儿子大字不识几个,却狸猫换太子当上了状元,还草菅人命,陷害陶某。钦差大人看完,气愤不已。随即微服私访,将事情查了个水落石出。最后,赵公子和其父亲及叔父被打入大牢。

陶某出狱后,回到了姜宅。见到了阿容,可是并没有见到小谢。问阿容:“小谢呢?这次多亏她帮忙了。”阿容十分伤心地说:“她没有告诉你嘛?我们的魂魄是不可以离开这栋房子的,否者就要投胎转世,要不就会飞灰湮灭的,而且还要经受下十八层地狱的折磨。小谢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区救你的。陶某听罢,当时便震惊了,小谢为了自己竟然做了这么大的牺牲。可是他却无能为力,于是跑到了十王殿,痛骂判官,“小谢生前遭受了这么大的冤屈,现在为了救人却又要忍受这么大的折磨,你们却不分青红皂白,还算什么清官,和阳间草菅人命的狗官有什么区别啊。”过了几日,一天晚上,陶某又碰见了那个道士。道士问:“你可还认识我?”陶某一看是当日救自己的师傅,便连忙祈求道:“道长,你救救小谢吧。”那道士说:“你胆子可真大,大闹十王殿,还怒骂判官,不过下面看小谢可怜,放她一条生路,免受地狱之苦,还给她一次再生的机会,借尸还魂。”说完,小谢就出来了,陶某欣喜地抱住小谢。可是小谢却说:“还是让容姐姐去吧,让她还魂和你成为夫妻,共度一生。”可是阿容却也推脱说:“还是妹妹去吧,阎王不是也要你还魂的嘛。”道士见他们一直推脱,边说:“一会儿宜春院的歌姬的尸体会从你们门前经过,你们两个谁先出去,进入身体,谁就投胎转世。”

没一会,门口就有唢呐声来了,阿容和小谢一起出门,那棺材一下子掉在地上,然后棺材盖也自己打开了。那些送丧的人一看都大叫着:“鬼啊”,便都跑走了。陶某连忙跑到棺材旁边,那小姐睁开眼睛叫了声:“相公”。陶某欣喜地说:“是小谢吗?”那女子生气地说:“你就记住妹妹了,我是阿容。”陶某又问:“那小谢呢?”阿容答:“出门的时候,我让着妹妹先走,可是有个大汉把我拌了一下,我往前一倒,便进了棺材了。”道士听罢说了一声:“那真是天意啊。”可是小谢没有地方去,只能继续在姜府做个孤魂野鬼。过了几个月,有一天有个中年男子来到陶某家,“我在路上,碰见了一个和我的侄女长的一模一样的人,可是我侄女早些日子因病去世了了,我上前询问可是她也并不认得我,所以我跟着她一起来到了这里。”陶某听了笑了笑说:“你说的是绣娘吗?我曾经和她有过一面之缘。可是现如今,这个人却是小谢,小谢借绣娘的身体,借尸还魂了。”说罢,便叫出了小谢。那男子听罢十分吃惊地说:“天下竟然还有这等奇事啊。”然后拜别了陶某。

后来,陶某和阿容,小谢在一起生活着。小谢和阿容学习医术,没事的时候进山采药,治病救人,可是却分文不取,只为能够积德行善。有了多余的钱还去救济身边贫困的人。

(番外:再说那坏蛋姜某,赵公子死后,他没了庇护,一日因为欠了别人的债被人追赶,他没有地方可以躲藏,刚好路过姜宅,逼不得已便进去了。刚一进去,便看见了小谢,他哆嗦地说:“小……小……谢……。”小谢阴阴地一笑,“哈哈哈哈,你终于来了,我等你很久了。”姜某一看,连忙拔腿就跑,可是小谢却飘在身后,怎么也甩不掉。小谢伸出手掐住了姜某的脖子,姜某瞪大眼睛,没一会儿便没了气息。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